1 |
张志强, 刘欢, 左其亭, 等. 2000—2019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J]. 资源科学, 2021, 43 (4): 849- 858.
|
2 |
何福力, 胡彩虹, 王纪军, 等. 基于标准化降水、径流指数的黄河流域近50年气象水文干旱演变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 31 (3): 69- 75.
|
3 |
王飞, 王宗敏, 杨海波, 等. 基于SPEI的黄河流域干旱时空格局研究[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8, 48 (9): 1169- 1183.
|
4 |
钱正安, 宋敏红, 吴统文, 等. 世界干旱气候研究动态及进展综述(Ⅱ): 主要研究进展[J]. 高原气象, 2017, 36 (6): 1457- 1476.
|
5 |
刘勤, 严昌荣, 何文清. 黄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要素敏感性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 (6): 623- 632.
|
6 |
刘美, 姬兴杰, 左璇, 等. 1961—2019年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21, 41 (12): 5591- 5601.
doi: 10.3969/j.issn.1000-6923.2021.12.014
|
7 |
尹春艳, 赵举, 戚迎龙, 等. 兴安盟岭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北方农业学报, 2020, 48 (6): 108- 113.
|
8 |
左亚凡, 贺康宁, 柴世秀, 等. 基于Penman-Monteith方程模拟青海云杉生长季日蒸腾过程[J]. 生态学报, 2021, 41 (9): 3656- 3668.
|
9 |
王潇潇, 潘学标, 顾生浩, 等. 内蒙古地区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S1): 142- 152.
|
10 |
王文, 许志丽, 蔡晓军, 等. 基于PDSI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分布特征[J]. 高原气象, 2016, 35 (3): 693- 707.
|
11 |
柳利利, 韩磊, 韩永贵, 等. 1989—2019年西北地区干燥度指数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 (11): 4050- 4058.
|
12 |
张红丽, 张强, 刘晓云. 华北河套地区气候干燥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12 (1): 20- 27.
|
13 |
潘耀忠, 李晓兵, 何春阳. 中国土地覆盖综合分类研究——基于NOAA/AVHRR和Holdridge PE[J]. 第四纪研究, 2000, 20 (3): 270- 281.
|
14 |
付含培, 王让虎, 王晓军. 1999—2018年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22, 29 (2): 145-153, 162.
|
15 |
邓元杰, 姚顺波, 侯孟阳, 等. 长江流域中上游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分异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 (1): 66- 78.
|
16 |
李天生, 夏军. 基于Budyko理论分析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气候与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 (12): 1248- 1258.
|
17 |
Allen R G, Pereira L S, Raes D, et 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Guidelines for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ments[M]. 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98.
|
18 |
王利平, 文明, 宋进喜, 等. 1961—2014年中国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 (9): 1488- 1498.
|
19 |
Roderick M L , Farquhar G D . The cause of decreased pan evaporation over the past 50 years[J]. Science, 2002, 298 (5597): 1410- 1411.
|
20 |
张成福, 王雨晴, 闫冬, 等. 内蒙古荒漠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干旱趋势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 39 (S2): 20- 25.
|
21 |
姬兴杰, 朱业玉, 顾万龙. 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3, 34 (1): 14- 22.
|
22 |
王雅婕. 中国地表太阳辐射变化与模型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8.
|
23 |
史建国, 张燕卿, 何文清, 等. 黄河流域干燥度时空格局变化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 (1): 242- 247.
|
24 |
刘强军, 宋军芳, 牛晨煜, 等. 2015—2019年太行山南麓O3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4): 48- 53.
|
25 |
慕臣英, 徐全辉, 张菁, 等. 1980—2014年沈阳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 (2): 89- 94.
|
26 |
苑全治, 吴绍洪, 戴尔阜, 等. 1961—2015年中国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7, 47 (11): 1339- 1348.
|
27 |
贺振, 贺俊平. 近32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化遥感监测[J]. 农业机械学报, 2017, 48 (2): 179- 185.
|
28 |
王媛, 焦黎, 董煜. 博斯腾湖流域干旱变化趋势及气候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19, 36 (5): 1102- 1108.
|
29 |
解晗, 同小娟, 李俊, 等. 2000—2018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22, 42 (11): 4536- 4549.
|
30 |
孙高鹏, 刘宪锋, 王小红, 等. 2001—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沙漠, 2021, 41 (4): 205- 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