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远航, 邵可声, 唐孝炎, 等. 中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34 (2): 392- 400.
doi: 10.13209/j.0479-8023.1998.116
|
2 |
李苹, 余晔, 赵素平, 等. 2015—2017年中国近地面O3污染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 高原气象, 2019, 38 (6): 1344- 1353.
|
3 |
黄小刚, 赵景波, 曹军骥, 等. 中国城市O3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J]. 环境科学, 2019, 40 (3): 1120- 1131.
|
4 |
董继元, 刘兴荣, 张本忠, 等. 我国臭氧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风险的Meta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4): 1477- 1485.
|
5 |
Wang Y L , Wild O , Chen X S , et al. Health impacts of long-term ozone exposure in China over 2013-2017[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0, 144, 106030.
doi: 10.1016/j.envint.2020.106030
|
6 |
Chen K , Zhou L , Chen X D , et al. Acute effect of ozone exposure on daily mortality in seven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No clear evidence for threshold[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7, 155, 235- 241.
doi: 10.1016/j.envres.2017.02.009
|
7 |
孟晓艳, 宫正宇, 叶春霞, 等. 2013—2016年74城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J]. 中国环境监测, 2017, 33 (5): 101- 108.
|
8 |
隋玟萱, 王颢樾, 唐晓, 等. 山东省2015年PM2.5和O3污染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监测, 2019, 35 (2): 59- 69.
|
9 |
廖志恒, 孙家仁, 范绍佳, 等. 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 (2): 329- 336.
|
10 |
崔蕾, 倪长健, 王超, 等. 成都市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5, 31 (6): 41- 46.
|
11 |
郭欣瞳, 宋宏权, 梁留科, 等. 2015—2017年中国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 43 (3): 41- 50.
|
12 |
高平, 庄立跃, 王龙, 等. 广州地区秋季不同站点类型地面臭氧变化特征与影响因子[J]. 环境科学, 2020, 41 (8): 3527- 3538.
|
13 |
杨志捷, 刘烨焜, 韩理.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O3污染特征及影响因子[J]. 干旱气象, 2019, 37 (4): 631- 638.
|
14 |
马瑞丰, 许敬红, 严良政. 2013—2018年大连中心城区臭氧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 (3): 75- 84.
|
15 |
张晓东, 王冠, 王秀玲, 等. 2016—2019年唐山市臭氧污染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 (2): 62- 69.
|
16 |
黄俊, 廖碧婷, 吴兑, 等. 广州近地面臭氧浓度特征及气象影响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8 (1): 23- 31.
|
17 |
胡成媛, 康平, 吴锴, 等. 基于GAM模型的四川盆地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9 (3): 809- 820.
|
18 |
黄小刚, 邵天杰, 赵景波, 等. 长三角城市群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 (6): 1434- 1445.
|
19 |
彭超, 廖一兰, 张宁旭. 中国城市群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 (1): 57- 67.
|
20 |
王鑫龙, 赵文吉, 李令军, 等. 中国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分析[J]. 地球与环境, 2020, 48 (1): 66- 75.
|
21 |
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
22 |
冯国双, 陈景武. 广义可加模型及其SAS程序实现[J]. 中国卫生统计, 2006, 23 (1): 72- 74.
|
23 |
黄小刚, 邵天杰, 赵景波, 等. 基于GAM模型的西安市O3浓度影响因素解析[J]. 环境科学, 2020, 41 (4): 1535- 1543.
|
24 |
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
25 |
陈宜然, 陈长虹, 王红丽, 等. 上海臭氧及前体物变化特征与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11, 27 (5): 44- 49.
|
26 |
刘洁, 张小玲, 徐晓峰, 等. 北京地区SO2、NOX、O3和PM2.5变化特征的城郊对比分析[J]. 环境科学, 2008, 29 (4): 1059- 1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