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IPCC. 2021: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n: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Ⅰ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M].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NY, USA,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1.
|
2 |
周天军, 陈梓铭, 陈晓龙, 等. IPCC AR6报告解读: 未来的全球气候——基于情景的预估和近期信息[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1, 17 (6): 652- 663.
|
3 |
于贵瑞, 郝天象, 朱剑兴.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略之探讨[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 (4): 423- 434.
|
4 |
曾诗鸿, 李璠, 翁智雄, 等. 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J]. 中国环境科学, 2022, 42 (4): 1922- 1933.
|
5 |
魏建洲, 牛雪娜, 史战红, 等. 黄土高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2, 45 (6): 203- 211.
|
6 |
何源, 李星锐, 杨晓帆, 等.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固碳量及固碳潜力估算[J]. 草地学报, 2021, 29 (10): 2274- 2285.
|
7 |
刘凤, 曾永年. 2000—2015年青海高原植被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变化[J]. 生态学报, 2021, 41 (14): 5792- 5803.
|
8 |
巩杰, 张影, 钱彩云. 甘肃白龙江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J]. 生态学报, 2017, 37 (15): 5121- 5128.
|
9 |
冶晓娟, 王永辉, 潘红忠, 等. 青海省植被NE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 (5): 1673- 1683.
|
10 |
王川, 刘永昌, 李稚.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植被碳源/汇空间格局的影响[J]. 干旱区地理, 2021, 44 (3): 729- 738.
|
11 |
孙滨峰, 赵红, 逯非, 等. 东北森林带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服务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18, 38 (14): 4975- 4983.
|
12 |
王海梅, 刘昊, 桑婧, 等. 呼伦贝尔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相关性分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1 (5): 539- 547.
|
13 |
曲学斌, 金林雪, 王颖, 等. 2017年春夏呼伦贝尔草原干旱过程多种监测指数对比分析[J]. 气象科技, 2019, 47 (1): 163- 170.
|
14 |
潘竟虎, 文岩. 中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碳汇估算及其时空格局[J]. 生态学报, 2015, 35 (23): 7718- 7728.
|
15 |
Pei Z Y , Ouyang H , Zhou C P , et al. Carbon balance in an alpine stepp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9, 51 (5): 521- 526.
|
16 |
张璐, 王静, 施润和. 2000—2010年东北三省碳源汇时空动态遥感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 164- 173.
|
17 |
李雨鸿, 陶苏林, 李荣平, 等. 辽宁省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5): 107- 112.
|
18 |
阳宽达, 谢红霞, 隋兵, 等. 基于GIS的降雨空间插值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 (3): 134-138, 145.
|
19 |
杨春华, 郑莉, 黄河清, 等. 重庆山地区域气象要素空间差值方法对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 (4): 57- 66.
|
20 |
曲学斌, 王彦平, 高绍鑫, 等. 2000—2020年呼伦贝尔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 (5): 57- 63.
|
21 |
康雄, 曹俊涛, 陈成, 等. 不同趋势法的宁夏长时序植被变化分析[J]. 测绘通报, 2020, (11): 23- 27.
|
22 |
Hurst H E . The problem of long-term storage in reservoirs[J].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Hydrology, 1956, 1 (3): 13- 27.
|
23 |
白洁, 范志平, 林力涛, 等. 沈阳城市绿地土壤呼吸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 (5): 105- 112.
|
24 |
曲学斌, 王彦平, 王涵, 等. 呼伦贝尔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 46 (1): 32- 38.
|
25 |
周夏飞, 於方, 曹国志, 等. 2001—2015年青藏高原草地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26 (1): 76- 81.
|
26 |
吴东清, 侯伟, 桑会勇, 等. 西藏植被碳源/汇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测绘科学, 2022, 47 (8): 105-113, 134.
|
27 |
徐勇, 黄雯婷, 郭振东, 等. 2000—2020年我国西南地区植被NE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相对贡献[J]. 环境科学研究, 2023, 36 (3): 557- 570.
|
28 |
刘应帅, 余瑞, 郑彬彬, 等. 海南岛森林植被NEP季节性时空变化规律及气候驱动因素分析[J].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 (2): 166- 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