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屈振江, 郑小华, 刘璐, 等. 陕西不同生态区苹果品质差异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气象, 2017, 43 (7): 872- 878.
|
2 |
张继波, 薛晓萍, 李楠, 等. 持续寡照对温室番茄开花座果、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 (2): 85- 91.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20.02.011
|
3 |
丁卫新. 同一品种小麦异地种植品质调研[J]. 现代面粉工业, 2019, 33 (1): 15- 19.
|
4 |
张梦婷, 张玉静, 佟金鹤, 等. 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农业气候资源评价[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 (6): 73- 81.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17.06.010
|
5 |
金欣欣, 姚艳荣, 贾秀领, 等.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 45 (4): 635- 644.
|
6 |
关二旗, 魏益民, 张波. 小麦籽粒品质与基因型及环境条件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 (5): 963- 969.
|
7 |
乔玉强, 马传喜, 司红起, 等. 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品质稳定性分析[J]. 激光生物学报, 2008, 17 (6): 768- 774.
|
8 |
陈妮娜, 纪瑞鹏, 米娜, 等. 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籽粒品质对减量施氮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4): 86- 92.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21.04.012
|
9 |
张素瑜, 靳海洋, 崔静宇, 等. 不同生态环境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 (7): 22- 30.
|
10 |
吴豪, 黄园园, 汪辉, 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籽粒和面条品质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 (13): 2193- 2207.
|
11 |
聂胜委, 张巧萍, 何宁, 等. 立式旋耕方式下氮肥不同减施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38 (3): 442- 447.
|
12 |
燕丽, 王志忠, 郑文寅, 等. 基因型和环境对安徽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36 (11): 1497- 1501.
|
13 |
田云录, 陈金, 邓艾兴, 等. 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 37 (2): 302- 308.
|
14 |
傅晓艺, 何明琦, 史占良, 等.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35 (6): 867- 872.
|
15 |
Sharma D , Tiwari R , Gupta V K , et al. Genotype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during growth can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starch from wheat[J].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17, 79, 240- 246.
|
16 |
Sun A Q , Somayanda I , Sebastian S V , et al. Heat stress during flowering affects time of day of flowering, seed set, and grain quality in spring wheat[J]. Crop Science, 2018, 58 (1): 380- 392.
doi: 10.2135/cropsci2017.04.0221
|
17 |
郭安红, 李森, 何亮, 等. 近十年国家级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评估业务技术进展[J]. 气象, 2021, 47 (6): 693- 702.
|
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小麦(GB1351—2008)[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粮油检验容重测定(GB/T 5498—2013)[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
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 5494-2008)[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21 |
季彪俊, 郑婷婷. 田间试验的SPSS统计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
22 |
李炳军, 王天慧. 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气象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双重量化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38 (4): 487- 492.
|
23 |
信志红, 郭建平, 谭凯炎, 等. 不同品性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 42 (1): 18- 25.
|
24 |
柏军兵, 常旭虹, 王德梅, 等. 黄淮冬麦区南片气象因子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 (6): 474- 486.
|
25 |
句芳, 赵丽霞, 高海秀.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农牧户土地流转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6, 45 (2): 256- 260.
|
26 |
高会, 谭莉梅, 刘鹏, 等. 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太行山丘陵区县域耕地资源潜力估算[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 (4): 490- 497.
|
27 |
彭文英, 刘丹丹, 马思瀛, 等. 北京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经济, 2019, 35 (12): 79- 83.
|
28 |
宋迎波, 王建林, 李昊宇, 等. 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J]. 气象, 2013, 39 (6): 768- 773.
|
29 |
吴洪颜, 高苹, 谢志清, 等. 基于春季阴雨过程的冬小麦涝渍指数模型构建与应用[J]. 气象, 2017, 43 (3): 373- 377.
|
30 |
魏益民. 小麦籽粒质量评价体系概述[J]. 粮食加工, 2021, 46 (2): 1- 6.
|
31 |
李树岩, 刘荣花, 成林, 等. 冬小麦生长适宜光温指标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45 (5): 498- 505.
|
32 |
潘洁, 姜东, 戴廷波, 等. 不同生态环境与播种期下小麦籽粒品质变异规律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29 (3): 467- 473.
|
33 |
雷振生, 吴政卿, 田云峰, 等. 生态环境变异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5, 20 (3): 1- 4.
|
34 |
张媛菲, 田文仲, 吕树作, 等. 豫西不同栽培环境对优质小麦品系品质性状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28 (8): 1219- 1225.
|
35 |
李爱国, 宋晓霞, 吴春西, 等. 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表型特点及育种现状浅析[J]. 作物研究, 2020, 34 (4): 368-373, 383.
|
36 |
郭天财, 马冬云, 朱云集, 等. 冬播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 (7): 948- 953.
|
37 |
赵开顺, 路辉丽, 胡纪鹏, 等. 2013年河南省大田小麦品质状况研究[J]. 粮食加工, 2015, 40 (3): 6-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