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妮娜,吕慧捷,张益瑞,李国会,米娜,张淑杰,李思语,张玉书. 干旱程度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 39(3): 106-116. |
[2] |
王冬妮,王美玉,任景全,郭巧,李军伟. 1981—2018年吉林省玉米适时播种的水热条件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 39(3): 132-139. |
[3] |
赵先丽,蔡福,丁抗抗,王赛頔,王笑影,张慧,贾庆宇,温日红,吴航. 锦州地区春玉米物候变化趋势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5): 64-71. |
[4] |
陈凯奇,李建平,谢铁军,张亚洲. 太平洋海温三极子对中国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产量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5): 72-80. |
[5] |
曲辉辉, 王冬冬, 闫敏慧, 翟墨, 刘丹, 闫平, 王晓明, 姜丽霞. 197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耦合度演变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5): 81-87. |
[6] |
陈妮娜,纪瑞鹏,米娜,张淑杰,于文颖,方缘,张玉书. 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籽粒品质对减量施氮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4): 86-92. |
[7] |
闫平,季生太,孙彦坤,姜丽霞,王秋京,吕佳佳,王萍. 富裕县农田土壤湿度变化及其对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4): 74-82. |
[8] |
侯依玲, 许瀚卿, 杨绚, 赵春雨. 基于NorESM1-M模式的中国东北地区2050s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4): 100-105. |
[9] |
马永忠, 蔡福, 赵先丽, 王阳. 花后持续干旱对玉米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102-106. |
[10] |
朱梦媛, 张慧, 李爽, 张兵兵, 常松, 蔡福, 赵佳, 蔡文博. 播种期水分胁迫及补水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01-107. |
[11] |
张德来;蔡福;史奎桥; 杨扬;张慧;张兵兵;杨露;高全;吕晓. 东北地区春玉米主要生理参数对拔节至灌浆期干旱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4): 134-138. |
[12] |
曲思邈, 王冬妮, 郭春明, 杨旭, 王美玉, 邱美娟. 玉米干旱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吉林省为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2): 92-99. |
[13] |
蔡福, 明惠青, 谢艳兵, 米娜, 赵先丽, 张玉书. 东北地区春玉米关键生育期干旱对根系生长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2): 75-81. |
[14] |
徐玉秀, 蒋姗姗, 周福然, 温舟, 白雪, 史虹婷, 胡明, 张翠艳. 1981—2010年锦州地区玉米生育期气象因子变化及其与气象产量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5): 82-90. |
[15] |
吕国红, 温日红, 谢艳兵, 王笑影. 不同土壤水分控制对东北地区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5): 7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