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力, 隋波, 王晓明, 等. 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暴雨的气候学特征[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6): 778- 786.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10.06.07
|
2 |
邹立尧, 丁一汇. 1961—2005年东北暴雨气候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29 (5): 1314- 1321.
|
3 |
Zhao S X , Sun J H . Study on cut-off low-pressure systems with floods over Northeast Asia[J].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e Physics, 2007, 96, 159- 180.
doi: 10.1007/s00703-006-0226-3
|
4 |
张庆云, 陶诗言, 张顺利. 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J]. 大气科学, 2001, 25 (4): 567- 576.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1.04.13
|
5 |
孙力, 安刚. 1998年松嫩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 大气科学, 2001, 25 (3): 342- 354.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1.03.05
|
6 |
孙颖姝, 王咏青, 沈新勇, 等. 一次"大气河"背景下东北冷涡暴雨的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2018, 37 (4): 970- 980.
|
7 |
雷小途, 陈联寿.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纬度分布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 (2): 218- 227.
doi: 10.3969/j.issn.1001-7313.2002.02.011
|
8 |
梁军, 张胜军, 黄艇, 等. 辽东半岛"达维"(1210)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J]. 气象, 2015, 41 (3): 364- 371.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15.03.015
|
9 |
刘硕, 李得勤, 赛瀚, 等. 台风"狮子山"并入温带气旋过程及引发东北强降水的分析[J]. 高原气象, 2019, 38 (4): 804- 816.
|
10 |
梁军, 张胜军, 冯呈呈, 等. 台风Polly(9216)和Matmo(1410)对辽东半岛降水影响的对比分析[J]. 气象, 2019, 45 (6): 766- 776.
|
11 |
孙力, 马梁臣, 沈柏竹, 等. 2010年7~8月东北地区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16, 40 (3): 630- 646.
|
12 |
马梁臣, 孙力, 王宁. 东北地区典型暴雨个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7, 36 (4): 960- 970.
|
13 |
James P , Stohl A , Spichtinger N , et al. Climatological aspects of the extreme European rainfall of August 2002 and a trajectory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associated evaporative source regions[J]. 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04, 4 (5/6): 733- 746.
doi: 10.5194/nhess-4-733-2004
|
14 |
陈晓红, 余金龙, 邱学兴, 等. 2005年7月4—11日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收支分析[J]. 气象, 2007, 33 (4): 47- 52.
|
15 |
陈红专, 叶成志, 陈静静, 等. 2017年盛夏湖南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分析[J]. 气象, 2019, 45 (9): 1213- 1226.
|
16 |
杨磊, 孙丽, 王东东, 等. 2017年"海棠"台风影响辽宁不同区域极端暴雨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 (1): 1- 10.
|
17 |
崔曜鹏, 杨磊, 孙丽, 等. 辽宁东南半岛两次北上台风暴雨特征及成因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6 (6): 1- 11.
|
18 |
许彬, 熊秋芬, 张玉婷. 一次热带风暴背景下南昌暴雨的水汽来源及输送特征[J]. 气象, 2019, 45 (10): 1392- 1401.
|
19 |
陈斌, 徐祥德, 施晓晖. 拉格朗日方法诊断2007年7月中国东部系列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路径及其可能蒸发源区[J]. 气象学报, 2011, 69 (5): 810- 818.
|
20 |
江志红, 任伟, 刘征宇, 等.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江淮梅雨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 气象学报, 2013, 71 (2): 295- 304.
|
21 |
周冠博, 高拴柱. 2019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 气象, 2019, 45 (11): 1621- 1628.
|
22 |
刘芸芸, 丁一汇. 印度夏季风与中国华北降水的遥相关分析及数值模拟[J]. 气象学报, 2008, 66 (5): 789- 799.
|
23 |
丁一汇. 天气动力学中的诊断分析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
24 |
江志红, 梁卓然, 刘征宇, 等. 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11, 35 (2): 361- 372.
|
25 |
丁一汇, 胡国权.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J]. 气象学报, 2003, 61 (2): 129- 145.
|
26 |
周玉淑, 高守亭, 邓国. 江淮流域2003年强梅雨期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05, 29 (2): 195- 204.
|
27 |
刘晶, 周玉淑, 杨莲梅, 等. 伊犁河谷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水汽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19, 43 (5): 959- 9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