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环境学报 ›› 2022, Vol. 38 ›› Issue (3): 144-149.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22.03.017
任照环1(),李卫平1,曾宇2,何静1,覃彬全3,许伟1,*(
)
Zhao-huan REN1(),Wei-ping LI1,Yu ZENG2,Jing HE1,Bin-quan QIN3,Wei XU1,*(
)
摘要:
为了掌握重庆市雷电活动规律,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及ArcGIS软件, 对2008—2019年ADTD闪电定位资料进行分析, 得到了重庆市地闪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 雷电流幅值、陡度的分布特征和累积概率分布函数。结果表明: 重庆市平均每年发生地闪2.08×105次, 其中负地闪占95.7%;地闪频次年际变化大, 最多年为3.04×105次, 最少年为1.27×105次, 月分布呈单峰型, 7—8月为雷电高发期, 占全年的57.9%, 日变化呈双峰型, 负地闪在夜间03时及下午17时到达峰值, 正地闪峰值出现时间比负地闪要晚1—2 h, 且午后的峰值远小于夜间; 地闪密度空间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 大值区主要集中在山脉的交汇处及台地—丘陵向山地的过渡地带; 江津北部至重庆中心城区、开州南部至万州北部、忠县南部至石柱西部、永川南部—荣昌至大足西部为地闪密度大值区, 密度普遍大于3次·km-2·a-1, 局部大于6次·km-2·a-1; 总地闪平均幅值为37.9 kA, 其中10—50 kA的部分占80.1%, 概率峰值则出现在28 kA; 总地闪平均陡度为10.1 kA·μs-1, 其中5—20 kA·μs-1部分占92%, 概率峰值出现在8 kA·μs-1。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拟合得到总地闪幅值及陡度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 观测值和拟合值基本一致, 拟合较好。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