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学祥. 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1: 178- 218.
|
2 |
陈涛, 崔彩霞. "2010.1.6 "新疆北部特大暴雪过程中的锋面结构及降水机制[J]. 气象, 2012, 38 (8): 921- 931.
|
3 |
高松影, 孙连强, 刘天伟, 等. 辽宁省特大暴风雪(雨)极端天气个例诊断分析[J]. 气象科技, 2009, 37 (2): 175- 180.
doi: 10.3969/j.issn.1671-6345.2009.02.011
|
4 |
杨成芳, 周淑玲, 刘畅, 等. 一次入海气旋局地暴雪的结构演变及成因观测分析[J]. 气象学报, 2015, 73 (6): 1039- 1051.
|
5 |
苗爱梅, 贾利冬, 李智才, 等. "091111"山西特大暴雪过程的流型配置及物理量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 30 (4): 969- 981.
|
6 |
姚遥, 罗德海. 北大西洋涛动—欧洲阻塞及其对极端暴雪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 (6): 581- 594.
|
7 |
高松影, 赵婷婷, 宋丽丽, 等. 辽宁省冬季区域暴雪水汽输送特征[J]. 冰川冻土, 2020, 42 (2): 439- 446.
|
8 |
冯丽莎, 宋攀, 郑飞, 等. 2016年初冬河南区域暴雪过程诊断分析[J]. 大气科学, 2020, 44 (1): 13- 26.
|
9 |
张俊兰, 施俊杰, 李伟, 等. 乌鲁木齐暴雪天气的环流配置及中尺度系统特征[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 15 (1): 1- 8.
|
10 |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等.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0: 617- 637.
|
11 |
阎琦, 李爽, 陆井龙, 等. 1979—2019年持续性东北冷涡过程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 (2): 40- 45.
|
12 |
李燕, 赛瀚, 黄艇, 等. 2010—2019年春季影响大连的温带气旋特征及爆发性气旋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6): 53- 61.
|
13 |
秦华锋, 金荣花. "0703"东北暴雪成因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 2008, 34 (4): 30- 38.
|
14 |
阎琦, 温敏, 陆井龙, 等. 两次引发辽宁暴雪过程低涡的动力发展机制[J]. 气象, 2016, 42 (4): 406- 414.
|
15 |
赵雅轩, 梁军, 石小龙, 等. 2009年隆冬辽宁雨转暴雪和大雪过程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5): 30- 35.
|
16 |
蒋大凯, 闵锦忠, 阎琦, 等. 辽宁两类降雪过程的对比及定量降雪预报指标[J]. 气象科学, 2012, 32 (2): 219- 225.
|
17 |
梁红丽, 祁文, 陈艳, 等. 一次极端降水过程中不同相态降水过程的锋生特征对比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8, 27 (2): 149- 160.
|
18 |
邓承之, 张亚萍, 方德贤, 等. 一次纬向暴雨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与锋生分析[J]. 气象, 2019, 45 (11): 1527- 1538.
|
19 |
李兆慧, 王东海, 王建捷, 等. 一次暴雪过程的锋生函数和急流—锋面次级环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 30 (6): 1505- 1515.
|
20 |
李津, 赵思雄, 孙建华. 一次华北破纪录暴雪成因的分析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 22 (6): 683- 698.
|
21 |
丁一汇. 高等天气学[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5: 117- 123.
|
22 |
高松影, 赵婷婷, 宋丽丽, 等. 影响东北的两个罕见气旋发展机制对比[J]. 应用气象学报, 2020, 31 (5): 556- 569.
|
23 |
杨博雷, 闵锦忠, 王仕奇, 等. 北京7.21暴雨低涡演变的湿位涡分析[J]. 气象科学, 2016, 36 (6): 721- 731.
|
24 |
马新荣, 任余龙, 丁治英.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暴雪过程的湿位涡分析[J]. 干旱气象, 2008, 26 (1): 57- 63.
doi: 10.3969/j.issn.1006-7639.2008.01.011
|
25 |
艾丽华, 井喜, 王淑云, 等. 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个例[J]. 气象科学, 2008, 28 (z1): 92- 96.
|
26 |
牛宝山, 丁治英, 王劲松. 一次爆发性气旋的发展与湿位涡关系的研究[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26 (1): 8- 16.
|
27 |
蔡丽娜, 隋迎玖, 刘大庆, 等. 一次爆发性气旋引发的罕见暴风雪过程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4): 693- 700.
doi: 10.3321/j.issn:0479-8023.2009.04.021
|
28 |
陶祖钰, 周小刚, 郑永光. 从涡度、位涡、到平流层干侵入——位涡问题的缘起、应用及其歧途[J]. 气象, 2012, 38 (1): 28-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