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瑞杰,高星星,梁奇琛,王靖中,侯婷. 气候变化背景下咸阳市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 40(3): 55-64. |
[2] |
麻雪艳,孙玫玲,郭玲,王晓佳. 2020年天津市不同功能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 40(2): 59-68. |
[3] |
冯杉,王新伟,朱晓晨. 基于多源数据的河南省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 40(1): 63-70. |
[4] |
谢桐川,赵胡笳,王鹏,代家庚,孙敬敏,侯续丽,吕明佳,马文博,刘宁微. 2009—2019年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CO2浓度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 39(5): 44-52. |
[5] |
许敏,李江波,田晓飞,张瑞芳,沈芳,乐章燕. 京津冀地区辐射雾生消影响因子和污染物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 39(3): 56-64. |
[6] |
杨春华,郑莉,黄河清,雷波,杨硕,刘建辉,张明阳,段秋宴. 重庆山地区域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对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4): 57-66. |
[7] |
娄德君, 潘昕浓, 王冀, 张雪梅, 高振铎. 基于慢特征分析的哈尔滨市气温预测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3): 150-155. |
[8] |
代玉田, 杨学斌. 2018年冬季鲁西北大气污染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4): 40-47. |
[9] |
王凯,周丽雅,鞠晓雨,程向阳. 2011—2019年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闪电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4): 100-106. |
[10] |
李云峰, 谢勇, 金顺梅, 刘野军. 吉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3): 94-101. |
[11] |
周宇,韩红星,施晨晓,邢俊,孙立. 2016—2017年冬春季海南3市气溶胶质量浓度特征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6): 82-90. |
[12] |
王宏,郑秋萍,洪有为,吴建成. 2017年漳州海陆风特征与冬春季污染物浓度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3): 33-40. |
[13] |
林毅,肇毓,李倩,马东雷,张广梅,马强,李岚,赵凡. 基于数据挖掘处理的影响辽宁高速公路冬季交通事故主要气象要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3): 55-63. |
[14] |
郑庆锋, 史军, 董广涛, 黄文娟, 徐卫忠, 王泉源. 上海地区AQI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5): 53-62. |
[15] |
刘华悦, 付桂琴, 王洁. 石家庄市气象要素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5): 137-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