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环境学报 ›› 2011, Vol. 27 ›› Issue (6): 14-19.
公颖 陈力强
GONG Ying CHEN Li-qiang
摘要: 利用辽宁省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1°×1°NCEP资料,对2001—2010年汛期共25次辽宁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得到辽宁暴雨过程时间分布特征和典型影响系统。结果表明:25次辽宁暴雨过程中有7次为阶段性暴雨即两段持续性暴雨过程中间有明显的降水减弱和天气系统转换,占总数的28%;辽宁暴雨过程高层(以200 hPa为代表,下同)主要影响系统基本为高空急流,中层(以500 hPa为代表,下同)主要影响系统92%为高空槽(其中57%为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低层(以850 hPa为代表,下同)诱发系统88%为气旋(或倒槽)顶部(或东部)切变线、12%为鞍形场切变;阶段性暴雨过程两阶段的高中层影响系统基本一致,高层影响系统均为高空急流,中层多为副高和高空槽的共同影响、少数仅受高空槽影响,在低层,阶段性暴雨过程均伴随着低层要素场(特别是风场)的调整,导致低层天气系统的转换或强度的变化,低层要素场的调整阶段即为阶段性强降水的间歇期;阶段性暴雨过程在天气系统的配置及时段长度方面无明显特征,即在暴雨过程发生初期,从这两方面均无法判断该暴雨过程是否将发展为阶段性暴雨;25次辽宁暴雨过程中,17次丹东本溪地区的降水有陡增现象,这应该与丹东、本溪地区处于长白山东南部,丹东地区东南侧濒临海洋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