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occippio D J , Goodman S J , Heckman S .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ropical lightning distribu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2000, 39 (12): 2231- 2248.
doi: 10.1175/1520-0450(2001)040<2231:RDITLD>2.0.CO;2
|
2 |
Dissing D , Verbyla D L . Spatial patterns of lightning strikes in interior Alaska and their relations to elevation and vegetat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03, 33 (5): 770- 782.
doi: 10.1139/x02-214
|
3 |
Kilinc M , Beringer J .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strik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vegetation type, elevation, and fire scars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J]. Journal of Climate, 2007, 20 (7): 1161- 1173.
doi: 10.1175/JCLI4039.1
|
4 |
边学文, 郑文佳, 李强, 等. 2010-2019年杭州地闪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6): 86- 92.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21.06.011
|
5 |
李家启. 基于LLS的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变化特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5 (7): 127- 132.
|
6 |
李政, 肖稳安, 李家启, 等. 区域海拔高度变化对闪电特征影响的初步分析[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2): 197- 201.
doi: 10.3969/j.issn.1000-2375.2011.02.018
|
7 |
俞立婷, 何俊佳, 陈家宏. 输电线路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的数据挖掘[J]. 高电压技术, 2008, 34 (2): 314- 318.
doi: 10.13336/j.1003-6520.hve.2008.02.010
|
8 |
张廷龙, 郄秀书, 言穆弘, 等. 中国内陆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雷暴电学特征成因的初步分析[J]. 高原气象, 2009, 28 (5): 1006- 1017.
|
9 |
江崟, 谭明艳, 李磊, 等. 深圳云地闪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5): 121- 125.
|
10 |
张岚晶. 呼和浩特地区闪电活动与海拔高度相关性分析[J]. 内蒙古气象, 2019, (6): 36- 38.
|
11 |
王学良, 余田野, 贺姗, 等. 区域海拔高度对云地闪电参数分布的影响[J]. 高电压技术, 2020, 46 (4): 1206- 1215.
|
12 |
李永福, 司马文霞, 陈林, 等. 基于雷电定位数据的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变化规律[J].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7): 1634- 1641.
|
13 |
李永福, 司马文霞, 陈林, 等. 基于雷电定位数据的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变化规律[J].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7): 1634- 1641.
|
14 |
曾楚英, 谷定燮, 陈志述, 等. 雷电流参数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关系的统计分析[J]. 高电压技术, 1991, (2): 70- 76.
|
15 |
刘向科, 康宁, 邱粲, 等. 泰山景区地闪分布特征及与海拔高度关系研究[J]. 海洋气象学报, 2021, 41 (4): 102- 108.
|
16 |
刘海兵, 张云峰, 李玉塔. 江西闪电特征海拔高度影响分析[J]. 气象科技, 2017, 45 (2): 342- 348.
|
17 |
余田野, 王学良, 张科杰, 等. 2007-2019年湖北省地闪分布特征及雷电强度等级划分[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6): 79- 85.
|
18 |
贺姗, 郑琦玉, 余田野, 等. 基于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雷电危害强度等级区划[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 80- 84.
|
19 |
李文辉, 刘鑫, 吴让, 等. 2010-2019年青海省雷电灾害综合风险区划[J]. 干旱气象, 2021, 39 (6): 1017- 1024.
|
20 |
王凯, 周丽雅, 鞠晓雨, 等. 2011-2019年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闪电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4): 100- 106.
|
21 |
王凯, 朱浩, 鞠晓雨, 等. 安徽省皖南山区地闪特征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 (3): 83- 88.
|
22 |
朱曦嵘, 杨依山, 丁旻, 等. 贵州西南地区雷电活动与地形地貌相关性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 11 (17): 70- 73.
|
23 |
浦仕保. 山东省闪电活动分布特征及与下垫面关系研究[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
24 |
程攀, 曾杨, 程雷, 等. 2010-2018年辽宁省雷电流幅值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4): 107- 113.
|
25 |
陈小素, 王丽娟, 翁之梅, 等. 基于ADTD资料的雷电活动规律及其成因分析[J]. 科技通报, 2020, 36 (12): 13- 18.
|
26 |
周明薇, 王道平, 罗龙友, 等. 基于闪电定位和雷达资料的邵阳地区雷电预报预警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3): 117- 124.
|
27 |
何恩业, 季轩梁, 李晓, 等. 2001-2020年福建沿海赤潮灾害分级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海洋通报, 2021, 40 (5): 578- 590.
|
28 |
邓德文, 汪如良. 基于ADTD数据的江西省雷电活动特征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6, 39 (1): 63- 69.
|
29 |
程丽丹, 杨美荣, 李鹏, 等. 河南省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 36 (1): 50- 53.
|
30 |
曾金全, 朱彪, 王颖波, 等. 地闪特征在冰雹天气识别中应用分析[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6 (1): 117- 123.
|
31 |
苏涛, 董美莹, 余贞寿, 等. 浙江天目山背风坡对流触发个例的对比分析[J]. 气象, 2020, 46 (2): 158- 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