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2-29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京津冀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一种动态区划
    刘晶淼,申红艳,丁裕国,郑春雨
    2010 (6):  1-5. 
    摘要 ( 662 )   PDF(527KB) ( 614 )  
    以京津冀地区的冬小麦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检验聚类方法(简记为CAST)与旋转主分量分析(RPCA)相结合的气候分类区划新方法,对该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区划试验,计算验证了理论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同时也印证了CAST和RPCA用于气象场分类区划具有等价性和互补性的事实;此外,各分区具有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也表明区划结果是合理的,从而更好地佐证了这一新的分区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年民勤沙地近地面沙尘气溶胶浓度特征
    康富贵,李耀辉,
    2010 (6):  6-12. 
    摘要 ( 870 )   PDF(1122KB) ( 714 )  
    为了更好地研究沙尘气溶胶起沙和输送特征,2010年4—5月,在民勤周边沙地利用EZ LIDAR ALS300&ALS450型激光雷达和 GRIMM 180型颗粒物采样器进行了大气气溶胶的外场连续观测,取得了晴天、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沙尘气溶胶总后向散射垂直剖面图和PM10、PM2.5、PM1.0质量浓度采样资料,其中包含“0424”特强沙尘暴过程资料。结果表明:春季民勤近地层大气中沙尘气溶胶浓度较高,且随气象要素的变化很大;在整个观测期内,PM10、PM2.5、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2.3、57.4 μg/m3、16.7 μg/m3。在不同天气条件下,PM10、PM2.5、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沙尘暴天气条件下,PM10的日平均质量浓度高达2469.1μg/m3,是背景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的100多倍,是浮尘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的8倍,是扬沙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的2倍。PM2.5在沙尘暴天气下日平均质量浓度为460.3 μg/m3,是背景天气条件下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的45倍,是浮尘天气条件下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的6倍,是扬沙天气条件下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的1.4倍。PM1.0在沙尘暴天气条件下的日平均浓度为92.7 μg/m3,是背景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浓度的13倍,是浮尘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浓度的7倍,是扬沙天气条件下PM1.0日平均浓度的1.3倍。可见,风速增大时沙尘粒子浓度的增加对粒子粒径是有选择的,小粒子比重随沙尘浓度增加而相对减小,大粒子比重随沙尘浓度增加而相对增多;通过对“0424”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研究表明,一次沙尘暴过程往往包括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中的两种类型;通过对激光雷达数据分析发现,在强沙尘暴发生过程当中,民勤沙地发生了非常严重的风蚀起沙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
    李耀宁,陶立新,张子曰,王瑞文
    2010 (6):  13-17. 
    摘要 ( 783 )   PDF(380KB) ( 646 )  
    根据2002—2007年北京朝阳医院逐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入院患者例次和北京朝阳气象站同期逐月地面气象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气候因素、气候变化的关系,保护人类免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和气候资源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等气象因子有密切的相关性,当平均温度大于等于19.5℃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低;当平均温度小于19.5℃时,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相对湿度大于等于53%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低;当平均相对湿度小于53%时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气压大于等于1009 hPa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有升高的趋势;当平均气压小于1009 hPa时有下降的趋势,当平均风速大于等于3.0 m/s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平均风速小于3.0 m/s时,发病例数较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高发期相对于风速极大值滞后15 d。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存在着明显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从月际变化曲线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最高例数出现在4月,最低例数出现在7月;从年际变化曲线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例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据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预测预防,以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可为该病的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1—2009年金沙江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赵庆由,明庆忠
    2010 (6):  18-23. 
    摘要 ( 859 )   PDF(648KB) ( 743 )  
    基于1971—2009年金沙江流域(云南段)35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分析了近40 a金沙江流域的上段、中段、下段的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0 a来,金沙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0.29 ℃/10 a;在空间分布上,流域中段的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且升温幅度达到0.46 ℃/10 a,上段的年平均气温低且变化幅度不大。金沙江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以8.89 mm/10 a 的速率增加;春季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在空间分布上,流域的上段、中段的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在下段呈下降趋势。各气象要素年代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量、自然灾害等产生影响,从而加剧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新疆阿勒泰地区一次罕见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庄晓翠,赵正波,张林梅,田忠锋
    2010 (6):  24-30. 
    摘要 ( 892 )   PDF(1769KB) ( 744 )  
    010年1月6—7日阿勒泰地区普降暴雪造成罕见雪灾。通过对常规资料、ECWMF客观分析、T639物理量产品00、03时及06时资料、FY2E红外云图及其黑体亮温分析,对暴雪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欧亚范围内呈两槽一脊的 型,欧洲和萨彦岭均为深厚低涡、西西伯利亚到泰米尔半岛为强阻塞,及中纬度纬向锋区是造成此次暴雪天气的大尺度系统;地面图上,暴雪产生于中亚气旋前部的暖锋前部及850 hPa中尺度切变线和幅合线附近的重叠区域。高湿区和强上升区,云系的发展和移动均与降雪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单站高空风时间剖面图揭示了暴雪过程中,高低空急流、切变线的变化和暖湿气流的输送;单站的物理量的变化对暴雪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子系统与业务主系统的集成处理
    王宏博,冯锐,戴萍,张玉书,纪瑞鹏,武晋雯,周恩泽
    2010 (6):  31-34. 
    摘要 ( 701 )   PDF(867KB) ( 568 )  
    基于ArcGIS 9.2的平台功能,在ArcGIS二次开发语言VBA环境下研制开发了“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子系统”。结果表明:通过对系统通用功能进行较大的扩充改进,增强了系统服务于省级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的稳定性、可调控性与可移植性。与“省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主系统集成,完善了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灾害监测预测方面的分析功能,可为省级农业气象干旱、洪涝等灾害的监测预测提供分析处理和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青岛市一次典型大气外来源输送污染过程分析
    秦娟娟,王静,程建光
    2010 (6):  35-39. 
    摘要 ( 786 )   PDF(1108KB) ( 725 )  
    以中国青岛市2008年5月27日至6月2日一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为例,利用美国国家环保中心全球再分析数据(水平分辨率为2.5°×2.5°)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污染物轨迹模式HYSPLIT-4对此污染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形式对此次污染过程的发生及传输有显著影响,在500 hPa高空图上表现为一脊一槽型,使中国北方上空处于强的西北气流控制下,而地面图上生成于蒙古国的低气压气旋中心东移,产生的上升气流携带大量地表细粒子进入对流层;利用后向轨迹模式分析显示整个过程污染期受西北气流影响显著,而清洁期的气团源地主要为黄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LMET的OpenMP并行化
    杨森,周晓珊,杨洪斌
    2010 (6):  40-42. 
    摘要 ( 1039 )   PDF(426KB) ( 1020 )  
    基于处理器制造工艺的提升接近极限,传统的单纯靠提高主频来提升性能已不适合时代需求,促使处理器从单核向多核转化。经过近年发展,多核处理器在当前成为主流配置,而气象程序大部分还是串行的,极大地浪费了处理器的计算资源。MPI和OpenMP作为两种主要的并行环境,具有各自的优势。MPI适用于分布式内存计算机,但是需要对程序进行的修改较多,难度大。OpenMP使用共享内存方式,对程序修改较少。相对来说,OpenMP更适合于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通过对CALMET进行OpenMP并行化加快CALMET运行速度的尝试,介绍了对串行程序进行OpenMP并行化的一般方法。主要步骤包括:对串行程序进行性能分析,找出计算时间最长的程序段进行并行改写;对循环进行OpenMP并行化,修改中间变量为单个线程私有;编译运行并行程序,进行性能比较;比较并行与串行的运行输出结果是否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2010年2月24日沈阳地区冻雨成因分析
    方纯纯
    2010 (6):  43-46. 
    摘要 ( 765 )   PDF(1120KB) ( 451 )  
    利用NCEP的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NOAA的2.5°×2.5°全球格点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0年2月24日沈阳地区大范围冻雨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雨发生前期,沈阳地区的明显增温是导致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925—750 hPa存在的t≥0℃温厚暖层是冻雨形成的必要条件;西南气流的建立有利于大量暖湿空气向东北地区输送,并决定了低温冰冻灾害发生的区域。中层温厚暖层的建立与破坏时间对冻雨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象与环境学报》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和网站建设与应用
    李昌杰,李丽光,王宏博
    2010 (6):  47-50. 
    摘要 ( 679 )   PDF(658KB) ( 648 )  
    气象与环境学报》编辑部与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于2008年初开通了由该公司开发研制的“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和“网站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作者在线投稿系统、作者在线查稿系统、在线审稿系统、编委在线审稿系统、主编在线审稿系统和远程编辑系统。实现了作者、审者、编者在线稿件收稿、审稿、退修、发稿通知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网站包括期刊介绍、编委会、投稿须知、期刊订阅、广告合作和编辑部公告等信息。系统运行以来,加快了稿件处理效率,缩短了论文刊登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期刊传播影响力,方便了广大作者和读者,促进了编辑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通过对《气象与环境学报》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叙述,概述了网站与系统的功能和设置,归纳了应用效果与体会,讨论了系统和网站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省级站的构建及应用
    董国平,王华,戴萍,赵越
    2010 (6):  51-54. 
    摘要 ( 671 )   PDF(744KB) ( 549 )  

    概述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省级站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省级站构建的设计功能与目标,提出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省级站在网络结构、网络安全、设备选型等方面的技术方法,解读了分布式视频服务器软件、流媒体课件录制软件的功能和实用技术,并通过实例,说明了省级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在加强气象职工教育培训、提高气象职工素质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
    居煇,李玉娥,许吟隆,姜帅,
    2010 (6):  55-58. 
    摘要 ( 741 )   PDF(516KB) ( 405 )  
    气候变化适应对脆弱地区和贫困群体更为重要。尽管我国急需采取适应行动,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模式和评估方法,目前实际的适应行动还略显滞后。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应行动实施框架,主要包含六个核心步骤,从气候风险、适应目标、适应措施、技术优化、实施示范到监测评估,基本涵盖了适应行动的关键内容。框架的构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借鉴性,可以帮助适应实施者开发综合和战略性的适应措施。适应行动框架是一个开放和可更新的体系,可根据实践过程中新的认识,对适应行动做一定的再设计和调整,实施过程中还可提炼适应的基本信息和确定适应的优化技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阳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的环境影响与健康风险评价
    李法云,胡成,张营,沈曼莉,杨小南
    2010 (6):  59-64. 
    摘要 ( 814 )   PDF(703KB) ( 820 )  
    采集中国沈阳市区主要交通干道街道灰尘样品,在对其重金属Cd、Cu、Pb和Zn环境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对街道灰尘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手-口接触行为是人体(儿童和成人)摄入街道灰尘重金属的最主要途径,其次为皮肤吸收和呼吸吸入。重金属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表现为:Pb大于Cd大于Cu大于Zn,均小于非致癌风险阈值1,对人体不会造成健康危害,且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大于成人。重金属Cd目前尚未形成致癌风险,但其对儿童的潜在生态危害值得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三角洲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盐含量研究
    吕国红,周莉,贾庆宇,王笑影,戴萍
    2010 (6):  65-70. 
    摘要 ( 665 )   PDF(645KB) ( 712 )  
    基于不同植被类型,探讨辽河三角洲土壤的水盐状况,研究土壤全盐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植被类型不同,土壤盐分、土壤含水量及土壤pH值明显不同。不同土层裸滩土壤全盐量均较高,小叶杨最低。翅碱蓬、紫花苜蓿、芦苇和柽柳作为盐生植被,对土壤含盐量影响较大。不同土层小叶杨土壤含水量均较低。裸滩、翅碱蓬及芦苇受潮汐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调查区土壤pH值偏碱性,变化范围为7.30—8.97。土壤全盐、土壤含水量及土壤pH值之间总体呈显著相关,可见土壤含水量和pH值是显著影响土壤全盐量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