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花瑞阳,李蔚,叶成志,倪长健. 2016—2019年长沙市O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 39(2): 44-52. |
[2] |
王井利, 高天娇, 李荣平, 余鹏程, 马运涛, 米娜, 温日红, 张凯. 基于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 39(1): 73-82. |
[3] |
翟墨,李秀芬,刘丹,余兰,曲辉辉. 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旱涝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 39(1): 92-99. |
[4] |
陈靖,李明财,曹经福,熊明明,李培彦,王卉,赵树明. 基于设计暴雨雨型的天津城市内涝模拟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6): 89-97. |
[5] |
方楠, 谢国权, 阮小建, 任晨平, 姜舒婕, 张玮玮.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在低能见度预报中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5): 34-41. |
[6] |
赵先丽,蔡福,丁抗抗,王赛頔,王笑影,张慧,贾庆宇,温日红,吴航. 锦州地区春玉米物候变化趋势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5): 64-71. |
[7] |
陈凯奇,李建平,谢铁军,张亚洲. 太平洋海温三极子对中国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产量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5): 72-80. |
[8] |
曲辉辉, 王冬冬, 闫敏慧, 翟墨, 刘丹, 闫平, 王晓明, 姜丽霞. 197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耦合度演变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5): 81-87. |
[9] |
方缘, 陈妮娜, 姜鹏, 耿世波, 米娜, 王贺然, 朱宪龙, 张玉书. 基于WOFOST模型的辽西地区典型旱年不同播期玉米干旱损失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4): 93-101. |
[10] |
娄德君, 潘昕浓, 王冀, 张雪梅, 高振铎. 基于慢特征分析的哈尔滨市气温预测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3): 150-155. |
[11] |
鹿文涵,谷少华,孙仕强,张程明,朱宪春. 2013—2019年宁波市高温热浪对中暑的滞后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1): 106-112. |
[12] |
庄莉娟,蔡芫镔,祁娟娟. 基于ENVI-met的福州大学校区冬季热环境模拟与热舒适度变化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6): 44-52. |
[13] |
李秀芬,马树庆,于海,徐丽萍,陈凤涛,宫丽娟. 春大豆鼓粒至成熟期水分胁迫对结实和产量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5): 86-92. |
[14] |
李雨鸿,陶苏林,李荣平,王婷,周斌,李晶,刘东明. 辽宁省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5): 107-112. |
[15] |
陈妮娜,纪瑞鹏,米娜,张淑杰,于文颖,方缘,张玉书. 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籽粒品质对减量施氮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4): 86-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