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沈大高速公路旁粮食和水果中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甄宏,
    2008 (3):  1-5. 
    摘要 ( 904 )   PDF(488KB) ( 1106 )  
    以沈大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采集高速公路旁种植的粮食和水果样品进行了重金属铅和镉的测定。结果表明:沈大高速公路旁粮食和水果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铅镉污染,不同作物呈现不同的重金属污染特征。通过对不同处理方式处理后的水果中重金属的分析表明,土壤吸收和大气尘降是农作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公路交通的铅镉污染仍然是影响路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53—2005年内蒙古东部产粮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侯琼,杨泽龙,杨丽桃,李喜仓
    2008 (3):  6-12. 
    摘要 ( 968 )   PDF(853KB) ( 1151 )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根据1953—2005年内蒙古东部产粮区48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气候相似区划分;并得出各区在热量、水分的时间变化上具有较高的区域一致性。据此,以区域内各站点的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平均值作为区域热水光时间序列,分析了各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区域温度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平均增温为0.3—0.4℃/10 a)高于中国平均增温速率(0.22℃/10 a),增温幅度呈从西向东递增的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平均最高气温增温幅度与海拔呈正相关,尤以1988年以后变暖趋势最为明显;降水量基本呈减少趋势,年代际波动较大;20世纪90年代至今,内蒙古东部产粮区生长季降水明显减少,气温迅速升高,暖干化趋势表现明显,温差减小和日照时数减少,水热匹配格局发生改变,粮食产量出现减少趋势的可能性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省乡镇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盛永,袁子鹏,陈艳秋,黄阁
    2008 (3):  13-17. 
    摘要 ( 960 )  
    辽宁省乡镇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以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预报和自动气象站等加密观测数据为基础,以数值预报解释应用技术为依托,应用PP方程组和相似法结合制作乡镇站点的降水预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乡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开发了辽宁省乡镇天气预报网站,实现了未来24 h辽宁省952个乡镇站点的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3个要素的乡镇短期基本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在网页上的下发、订正、保存、上报、评分和管理等功能。同时,概述了辽宁省乡镇天气预报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降水分区变化特征及夏季降水影响因子分析
    孙莹,万丽岩,江静
    2008 (3):  18-23. 
    摘要 ( 974 )   PDF(468KB) ( 842 )  
    根据1961—2000年辽宁地区降水资料,将辽宁地区降水划分为4个区,分析各分区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季节变化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显著减少,而中部地区降水增加;东南部地区的夏冬季和南部地区的冬季降水减少,西部地区春季降水增多。周期特征为春季和冬季周期为2 a或4 a,夏季和秋季为10 a。各分区夏季降水的影响因子不同,辽南地区多雨年东亚槽明显加深,东南区多雨年东亚槽略有加深并且偏东;南部和东南部夏季降水与副热带高压系统相关显著;各区夏季降水与太阳黑子负相关较好,其中8月相关显著,南部和中部相关性均好于东南部和西部地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雨水利用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可行性分析
    常春芝,
    2008 (3):  24-28. 
    摘要 ( 933 )   PDF(211KB) ( 920 )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城市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和污染严重的雨水径流及由此引起的城市洪灾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对开发区雨水利用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区雨水收集量可占总用水量的2.5%—8.0%,可节约用水费用12%—20%;与污水回用相比,在污水量小于5 000 m3/d时,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更加经济可行。因此,提出在区域规划层次上,应提高对城市雨水利用对策的重视,充分发挥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宏观控制、协调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兴城古建筑物防雷技术设计探讨
    万丽岩,邢宇航,刘恩相,李志江
    2008 (3):  29-32. 
    摘要 ( 948 )   PDF(213KB) ( 882 )  
    从古建筑物易遭受雷击的结构特点和古建筑物防雷现存缺陷分析入手,探讨了兴城古建筑物防雷类别的确定、古建筑物外部和内部的防雷技术设计方法,提出了接闪器的布设、引下线的布设和接地装置布设等技术参数,对侧击雷和球雷等的防护提出了具体措施,针对兴城古城现状和雷击特性设计出较为完备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瓦房店地区风能资源分析
    李光一,李辉,张艳
    2008 (3):  33-37. 
    摘要 ( 1197 )   PDF(452KB) ( 1161 )  
    风能作为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为较准确地掌握瓦房店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利用1971—2007年瓦房店地区及周边共9个测风点的测风资料对风能资源评估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瓦房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自西部沿海地区向东部内陆地区呈由多到少降阶梯形的分布趋势。瓦房店地区月平均风速在春季和秋末冬初形成2个波峰,离海岸越近的站点秋末冬初的波峰越明显,而离海岸越远的站点秋末冬初的波峰越弱。瓦房店地区从西部沿海经中部到东部内陆优势风向呈近似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气候变暖背景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2008 (3):  38-41. 
    摘要 ( 1475 )   PDF(375KB) ( 1057 )  
    根据1957—2007年清远站的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分析季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0 a清远年平均气温存在与全球、中国及广东省同步的增暖趋势,增暖幅度(平均气温线性增暖速率为0.17℃/10 a)高于近50 a全球平均线性增暖速率,低于近50 a中国及广东省平均线性增暖速率。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在变暖趋势上基本同步,只有冬季稍落后。且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清远异常冷、暖冬事件出现频繁,暖冬明显。应用Mann-Kendall法检测气候的突变性,表明清远冬季平均气温于1968年前后存在由低向高的突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51—2006年汕头雾变化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许薇,甘庆辉,汤强
    2008 (3):  42-45. 
    摘要 ( 879 )   PDF(440KB) ( 908 )  
    利用1951—2006年汕头气候资料,分析大雾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汕头年雾日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雾日相对偏多,90年代以后雾日明显偏少;大雾的逐月变化呈1峰1谷的特征,峰值出现在3月,谷值出现在8月;下半夜至翌日上午较易出现大雾。起雾时间为04:00—07:00,其中07:00最易起雾,雾消时间为04:00—12:00,09:00—11:00雾最易消散;雾日时静风概率为52%,风速小于等于3 m/s的概率超过95%,不利于近地层空气的水平交换;雾日多伴有逆温层存在且逆温层具有底高较低、厚度较厚、强度较强的特点,不利于近地层空气的上下交换,因而雾日空气质量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工作平台本地化
    孙宝利,朝柯,李亚廷,翟云佳
    2008 (3):  46-50. 
    摘要 ( 938 )   PDF(421KB) ( 813 )  
    根据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工作平台建设的需求,以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工作平台为基础,从县级气象业务工作实际出发,利用Visual Basic 6.0程序语言编程,研制出辽宁省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工作平台本地化软件,并投入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应用。经业务运行表明,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达到了实时业务系统高效运行的目的,使县级气象业务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武永峰,李茂松,宋吉青,
    2008 (3):  51-58. 
    摘要 ( 1272 )   PDF(210KB) ( 1529 )  
    基于遥感监测方法的植物物候研究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通过对植物物候生长季概念的遥感界定,归纳总结了物候监测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源以及4种常用的遥感监测方法,并指出各种遥感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遥感监测技术为支撑,对地区、大洲和全球尺度上物候与气候关系的研究、物候与人类行为关系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指出植物物候的变化常常是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针对当前物候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油罐气态污染物计算方法的选择及污染控制
    洪冰,
    2008 (3):  59-62. 
    摘要 ( 1375 )   PDF(101KB) ( 2082 )  
    储罐无组织排放的定量估算是石化企业污染源核查的重要项目。通过对比分析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美国石油学会(API)及中国石油化工(CPCC)系统经验公式等3种常用定量方法的应用情况,选择储罐区预测大气污染物的最佳方法,进而确定对储油罐的油品蒸发损耗量。结果表明:采用浮顶罐可减少小呼吸损耗,设置油气回收设施可减少大呼吸损耗,EPA公式较适合轻质油品,CPCC公式较适合拱顶罐,并提出减少油品损耗量的防治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杨光丽
    2008 (3):  63-66. 
    摘要 ( 1112 )   PDF(200KB) ( 1129 )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was evaluated by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which could decrease the gradual change and fuzz of soi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t five plots of sewage irrigation region in Fuxin was validated by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assessment method is feasible.And the method can also detect the soil environmental grades scientifically.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ollution factors on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can be estimated,and the pollution grades can be divided and evaluated.The method can provide the base for soil environmental plan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ure.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省重点灌区的污染特征与环境风险研究
    刘冰,甄宏,
    2008 (3):  67-71. 
    摘要 ( 856 )   PDF(216KB) ( 740 )  
    针对辽宁省污灌区污染现状,分析了沈抚和张士2个重点污灌区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长期污灌造成土壤、农作物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沈抚灌区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区,且有逐年增高趋势,其中以肝肿大为主要疾病。张士灌区尿镉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引起人群肾功能损伤。鉴于污灌区环境污染的复杂性与长期性,提出未来加快开展人体健康损害风险评估和区域健康风险研究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