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4-0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青岛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时间变化与污染特征
    杨雅琴,高会旺
    2008 (2):  1-5. 
    摘要 ( 1106 )   PDF(409KB) ( 856 )  
    利用2003年12月—2005年3月青岛八关山观测资料,分析大气中O3、NOX和CO浓度时间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探讨O3及其主要前体物NOX、CO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岛NO2日平均浓度年超标率为25%;受光化学反应及大气运动等影响,NOX与CO浓度为冬季高、夏季低,O3与之相反;NOX与CO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日间高于夜间;O3浓度峰值出现于午后(滞后于NOX约5 h),阴雨天夜间浓度出现回升。经滞后相关分析,NOX对O3浓度变化的累积效应作用时间为5—6 h;O3与NO、NO2浓度比值可较明显地验证出辐射强度与尾气排放对青岛及其他地区污染特征的影响。青岛CO与NOX比值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维持在10.0左右,可用于定性估计其大气污染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大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研究
    甄宏
    2008 (2):  6-9. 
    摘要 ( 894 )   PDF(284KB) ( 614 )  
    对沈大高速公路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和大连段两侧土壤中铅、镉、锌、铬、镍和铜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距路肩250 m范围内,各段土壤中铅、镉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锌、铬、镍、铜污染不显著。土壤中铅、镉最大污染指数为3.34和2.42,污染较高值出现在距路肩50 m内,尤以20—40 m为高,除铅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在距路肩150 m以外趋于背景值,但土壤中铅污染为250 m以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百年丹东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陈洪伟,万丽岩,杨诚
    2008 (2):  10-13. 
    摘要 ( 1249 )   PDF(371KB) ( 1056 )  
    对1906—2005年丹东气温资料序列进行分析,得到近百年丹东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百年丹东逐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中,除夏季7月和8月呈线性递减趋势外,其他月份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在近百年丹东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中,逐年代平均气温线性递增率为1.13℃/100 a,逐年演变过程中的年平均递增率为0.12℃/10 a。在各季的平均气温变化中,冬季(12月—翌年2月)线性增温最显著,平均线性递增率为0.30℃/10 a;春季(3—5月)次之,线性增长率均为0.12℃/10 a;秋季(9—11月)平均气温线性增温最小,线性增长率为0.06℃/10 a;夏季除6月几乎没有变化外,7—8月均呈递减趋势,整个夏季(6—8月)总线性增减率为0.03℃/10 a。近20 a年线性增暖趋势异常显著,逐年线性递增趋势为0.36℃/10 a。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欧拉观测的大气扩散参数计算方法
    刘遵永,陈义珍,刘厚凤,王策,王振奎
    2008 (2):  14-17. 
    摘要 ( 886 )   PDF(304KB) ( 661 )  
    利用超声风速仪对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进行了夏、冬季各10 d的观测。根据大气湍流扩散参数统计理论,利用欧拉观测的风速资料求解正态扩散模式中的大气扩散参数。结果表明:2005年夏季和2007年冬季B—F类稳定度的σy和σz均呈减小趋势,横轴y方向的总体扩散水平大于垂直方向z轴的总体扩散水平。夏季的σy在B—D类明显高于冬季的σy,且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更为明显;E—F类,夏季的σy在x=100 m处,略低于冬季,但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夏季的σy比冬季的σy增加更快;夏季的σz在B—F类均高于冬季的σz,且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更为明显。该计算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作为研究该地区大气湍流扩散规律和污染模式选取参数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及区划初探
    于华深,蔺娜,于杨
    2008 (2):  18-22. 
    摘要 ( 909 )   PDF(455KB) ( 769 )  
    根据1971—2006年沈阳、大连和朝阳太阳辐射观测站历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实测资料,应用统计方法计算辽宁无辐射观测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进而了解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西和沿海地区及长山群岛太阳能资源较好,辽北次之,东部山区较差;春夏季较好,秋冬季较差,5月最好,12月最差。太阳能资源历年变化相对平稳,各年代呈小幅度波动,其中20世纪80年代偏小、90年代偏大,近几年回落。根据各地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将太阳能资源定为4级评估指标,并将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划分为丰富、较丰富、一般和贫乏4个区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PPS模式在石家庄市应用的效果检验
    陈静,范引琪,李杰
    2008 (2):  23-27. 
    摘要 ( 787 )   PDF(398KB) ( 547 )  
    根据《气象部门空气质量预报质量考核和管理暂行办法》,对CAPPS系统在石家庄市空气质量预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检验,对CAPPS1.0和CAPPS2.0的预报能力和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APPS2.0的整体预报水平高于CAPPS1.0,但其预报值多偏高于监测值,这是导致冬季首要污染物正确性评分偏低、夏季高污染预报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CAPPS系统对前日污染实况依赖性强,预报结果滞后,对高浓度污染日的预报准确率仅为13%,预报能力偏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化盐母液综合利用及效益分析
    张文浩,李永芬
    2008 (2):  28-33. 
    摘要 ( 806 )   PDF(479KB) ( 577 )  
    以湿法生产氟化盐工艺过程中所排放的母液为原料,利用母液中的氟、铝和硅等资源,采用化工同元溶解的原理,其工艺路线为氯化钠脱硅—脱硅后的母液合成冰晶石—加石灰中和除氟、除酸。其关键技术为氯化钠脱硅:投入过量氯化钠,使母液中氟硅酸根转化成副产品氟硅酸钠,母液被精制;再加入精制氢氟酸与各形态铝合成冰晶石副产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氟、铝和硅的收率。半工业化实验结果表明:计算年产4 000 t氟化铝产品的母液,企业可回收产品氟化铝140 t,生产副产品氟硅酸钠238 t、冰晶石206 t、中和残渣375 t,每年可获效益140万元人民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基于Delphi和MapX组件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拼图系统
    郜凌云,张广梅,丛郁,王慧瑜,蒋大凯,陈传雷,李玲
    2008 (2):  34-37. 
    摘要 ( 940 )   PDF(896KB) ( 561 )  
    以辽宁省电子地图为基础数据,利用Borland Delphi为主要软件开发平台,基于COM技术的可编程OCX控件MapX开发了辽宁省新一代天气雷达拼图系统。该系统发挥了地图控件显示处理地理信息的优势和面向对象语言编程的灵活性,实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拼图在电子地图上的"显示和缩放"、"漫游"和"图层控制"等功能。论述了雷达产品的坐标系转换原理、地图投影的选择、雷达重叠区域回波处理和栅格图像的配准以及MapX提供的数据绑定和临时图层生成方法,实现了雷达数据的地图加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TiO2光催化降解微污染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刘旭东,胡桂玲,刘孝欣,王烨
    2008 (2):  38-41. 
    摘要 ( 768 )   PDF(315KB) ( 596 )  
    为探讨TiO2光催化法处理微污染水中腐殖酸的规律,利用悬浮状的TiO2颗粒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催化降解含有腐殖酸污染物的水样,设计正交试验研究pH值、TiO2的投加量、腐殖酸溶液初始浓度、曝气量和温度等对腐殖酸降解效果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pH=3.5时,TiO2的投加量为1.0 g/L、曝气量为0.12 m3/h、温度为18℃时,最佳有机物降解效果为96.83%;TiO2光催化法对微污染水中的腐殖酸能够有效降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BR污水处理装置运行参数优化
    王晓帆,王鑫
    2008 (2):  42-45. 
    摘要 ( 780 )   PDF(277KB) ( 602 )  
    以生活污水为供试水样,通过讨论曝气时间、污泥负荷、厌氧好氧时间分配、pH值等因素对SBR反应器中污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20±5)℃和进水pH值为6.45—7.55条件下,SBR反应器优化的运行参数为厌氧150 min、曝气120 min、沉淀60 min,污泥负荷为0.049—0.082 kg BOD5/kg MLSS,MLSS 3000—5000 mg.L-1。在此条件下,COD、BOD5、NH3—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45%、95.23%、80.25%、95.04%和85.84%,出水水质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7.08.13”汕头强雷暴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许薇,甘庆辉,汤强
    2008 (2):  46-49. 
    摘要 ( 935 )   PDF(1762KB) ( 522 )  
    根据2007年8月13日汕头强雷暴天气的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利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回波面积与闪电次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闪电活动相对于强回波面积的变化有10 min的提前量;闪电发生的位置变化与强回波的移动密切相关,而速度回波更清晰地反映和预示雷达回波的移动趋势。基本速度图中的辐合区也是闪电活动频繁的区域,雷暴发生前40 min,风廓线图中出现断裂的双干区,随后该双干区自上而下迅速遭到破坏。双干区的出现和破坏是雷暴天气产生的先兆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清洁生产分析
    辛晓牧
    2008 (2):  50-53. 
    摘要 ( 756 )   PDF(356KB) ( 640 )  
    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原则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降低生产和服务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针对国内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不同特点,着重对卫生填埋、垃圾焚烧和生物堆肥方法从经济、技术和环境等方面进行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量水质预测方法研究
    姜晓霞
    2008 (2):  54-57. 
    摘要 ( 705 )   PDF(370KB) ( 441 )  
    对预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3种模型进行了比较,提出推荐采用Q=C×I×A×10-3公式为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预测模型;以辽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通过模型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对比,分析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预测及收集处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根据国内外渗滤液水质实测值,分析了水质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建筑物对称性对大气输移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陈义胜,庞赟佶,闫永旺
    2008 (2):  58-61. 
    摘要 ( 701 )   PDF(314KB) ( 584 )  
    运用修正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分别对非对称性建筑物和对称性建筑物周围的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进行模拟,计算出地面风速为3 m/s时不同建筑物周围的流场与污染物浓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建筑物的形状对建筑物周围风场和污染物浓度场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形状建筑物尾流区形态各不相同。数值模拟结果对研究建筑物周围的传输特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对污染物的扩散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街道峡谷对称性对内部气流场的影响研究
    何泽能,高阳华,李永华,李振山
    2008 (2):  62-67. 
    摘要 ( 748 )   PDF(422KB) ( 879 )  
    应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高度比的城市街道峡谷的气流场。结果表明:峡谷的对称性对其内部气流场有显著影响。前高后低型峡谷下部为逆时针旋涡,上部为顺时针旋涡,峡谷越深,流场发展的越充分;峡谷内部墙面存在明显的驻点。前低后高型峡谷只存在一个大的顺时针旋涡,随着峡谷的加深,内部气流速率有减小的趋势;峡谷达到一定深度后出现驻点。对称型峡谷内部形成了顺时针旋涡,强度不大;随着峡谷的加深,内部流场转为一顺一反2个旋涡的二元结构;仅当峡谷很深时才出现明显驻点。前低后高型峡谷的气流场形式更有利于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在城市规划中应尽量结合主导风向设计这类建筑布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葫芦岛市区空气微生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周慧晶,郭振江
    2008 (2):  68-72. 
    摘要 ( 785 )   PDF(393KB) ( 491 )  
    采用平皿沉降法测定了2006年5月—2007年1月葫芦岛市区室内外空气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市区室外平均空气总菌、细菌和真菌量分别为15 434.0、14 981.9 CFU/m3和452.1 CFU/m3,真菌占总菌量的2.9%,表明空气处于中度微生物污染状态。闹市、交通要道的空气质量一般比近郊、清净处的差;室外空气微生物浓度显示出时间和垂直高度变化的某种特点。室内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反映出室内空气质量尚可。建议应进一步采取得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