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导航切换
气象与环境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8-0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 文
Select
洪水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白文波,李茂松,张乃洪
2008 (
4
): 1-5.
摘要
(
671
)
PDF
(2483KB) (
5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不同气象条件下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张小玲,徐敬,李腊平
2008 (
4
): 6-12.
摘要
(
800
)
PDF
(684KB) (
7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Select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中CA-FCM与其他评估方案的比较研究
房彬,肖辉,班显秀,宫蔚蔚
2008 (
4
): 13-18.
摘要
(
886
)
PDF
(521KB) (
590
)
根据2002年4月5日河南省人工催化增雨作业数据,分别采用作业区域趋势对比双比分析评估方案、区域趋势相关回归评估方案、区域趋势协变量多元回归评估方案、FCM(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评估方案、以降水量为协变量的CA-FCM评估方案和以降水量与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为协变量的CA-FCM评估方案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协变量由降水量和整层大气降水量2个组成的CA-FCM方法,由于引入了不受催化影响的物理协变量作为控制因子,以及采用了聚类分析提高了对比区和影响区相关性,其评估效果最好,显著水平高于0.05;其他评估方法评估效果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冠层内辐射分布特征
贾庆宇,周莉,王笑影,周广胜,谢艳兵
2008 (
4
): 19-22.
摘要
(
869
)
PDF
(346KB) (
547
)
基于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冠层内不同层次的微气象要素与生物学特性观测,探讨芦苇群落冠层内总辐射分布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关系。结果表明:芦苇群落内太阳辐射的垂直分布在生长前期(5月)和后期(9月)呈S型曲线,生长盛期(6月和7月)呈指数曲线变化。冠层内不同层次的太阳辐射透射率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减少,消光系数(k)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萌芽期到成熟期逐渐减小趋势(最小值k=0.436)。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锌锡复合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王京城,孙晓艳,裴欣
2008 (
4
): 23-26.
摘要
(
753
)
PDF
(685KB) (
527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2+、Sn4+复合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TEM、UV—Vis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以对硝基苯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复合掺杂Zn2+、Sn4+提高了催化剂对波长在200—450 nm范围内的光的吸光度,发生"红移"。在氙灯激发下,其催化活性优于纯TiO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塑料棚面日光温室设计与增温效果
王鹏飞,于秀捷,薄尔琳,杨宁
2008 (
4
): 27-30.
摘要
(
759
)
PDF
(296KB) (
633
)
通过对太阳、地球相对位置季节变化的研究,从天文学和气象学的角度,依据有关数学、物理学原理计算出塑料棚面日光温室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据此建造的塑料棚面日光温室在冬季农业生产中每日可延长日照时间约为15 min,较其他日光温室日平均温度提高2—3℃,并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沈阳大气成分观测站站址环境特征分析
张云海,王扬锋,马雁军
2008 (
4
): 31-35.
摘要
(
892
)
PDF
(405KB) (
901
)
根据沈阳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区域环境及气候环境等,对沈阳大气成分站所处站址环境进行探讨。并利用2004—2006年逐时气象观测数据对周围地物影响以及周围大气污染源对观测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大气成分站的站址设置基本符合建站要求,颗粒物和黑炭浓度的观测数据可以反映出沈阳地区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成分变化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辽宁省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卢娟,唐亚平,陈传雷
2008 (
4
): 36-40.
摘要
(
862
)
PDF
(891KB) (
639
)
介绍了辽宁省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平台的总体结构,并对平台所包含的信息产品数据库、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子系统、信息产品编辑子系统和服务信息反馈子系统进行了概述。平台的建设有效地规范了专业气象服务工作流程,可进一步提高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并为省级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提供设计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Select
重庆市多年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叶堤,王飞,陈德蓉
2008 (
4
): 41-44.
摘要
(
957
)
PDF
(332KB) (
776
)
根据2000—2005年逐日4个时次的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国家标准GB/T 3840—91中规定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重庆主城区大气混合层厚度的频率分布、时间变化等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2005年为例分析了混合层厚度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大气混合层厚度以0—800 m范围出现频率最高,多年平均值为428 m;混合层厚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明显。与1980—1990年相比,2000—2005年期间年平均混合层厚度总体上有所增加。混合层厚度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月平均混合层厚度和月平均API呈显著负相关(r=-0.72);分析表明,大气混合层厚度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PDO和ENSO与大连6—9月降水关系分析
于德华,隋洪起,王秀萍
2008 (
4
): 45-48.
摘要
(
966
)
PDF
(345KB) (
629
)
利用1905—2006年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简称PDO)、ENSO和大连6—9月降水资料,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DO暖位相期,大连6—9月降水总体比常年偏少;PDO冷位相期,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多;PDO与大连6—9月降水存在准周期对应关系,从PDO冷位相到暖位相,对应的大连6—9月降水距平8 a滑动平均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ENSO对大连6—9月降水的影响明显受PDO的调制,在PDO冷位相期,ENSO年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多,而在PDO暖位相期,ENSO年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少;不同强度和不同冷暖性质的ENSO,在不同PDO位相期内对大连6—9月降水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1961—2005年河北省降水气候特征及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霞,李强
2008 (
4
): 49-52.
摘要
(
882
)
PDF
(331KB) (
572
)
河北省的气候条件造成了该地区水资源量的补给不足,雨水是本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雨水的多少往往对应着水资源的丰枯变化。根据1961—2005年河北省长系列降水资料,对全区雨水资源进行了时空分布、年内变化分析和多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降水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且平原降水减少速率要远远高于山地。通过雨水资源量的分析得出在一定程度上降水的缺乏形成了河北省水资源的补给量不足,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河北省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己达到极限,为了缓解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提出大力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是缓解本区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1951—2005年鞍山冬季气温变化分析
阎琦,崔锦,吴艳青,
2008 (
4
): 53-55.
摘要
(
786
)
PDF
(1624KB) (
780
)
根据1951—2005年鞍山逐月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增长率、小波分析与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鞍山冬季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 a来鞍山冬季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特征,存在158、a和5 a的主要周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一次区域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袁海豹,姜俊玲,张雪冬
2008 (
4
): 56-59.
摘要
(
944
)
PDF
(7765KB) (
464
)
针对2007年8月10—12日烟台市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热带系统的水汽条件、西风带弱冷空气的抬升力条件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共同构成了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对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表明:数条强对流回波单体在移动的过程中合并,形成MCS,稳定少动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低空急流输送大量水汽,低层冷空气入侵导致对流上升运动强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Select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杨小南,
2008 (
4
): 60-65.
摘要
(
769
)
PDF
(479KB) (
507
)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以沈阳市浑南新区人工湿地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探讨了垂直流湿地系统以及自由表面流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机理。结果表明:垂直流湿地对总氮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稳定性较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在运行期间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75%和81.03%;表面流湿地对总氮的净化受温度影响,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净化受生长环境和季节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环氧乙烷储运系统环境风险预测与预防措施
马桂婷,
2008 (
4
): 66-71.
摘要
(
802
)
PDF
(508KB) (
565
)
以某化工厂环氧乙烷储运系统发生环境风险事故为例,通过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利用有关技术导则中推荐的模式对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后果进行预测,得出环氧乙烷储运系统发生泄漏或爆炸时可能造成轻伤、重伤及死亡影响范围的预测结果;同时从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两方面对环氧乙烷储运系统提出了防范措施,主要包括环氧乙烷的应急处理措施、围堰及事故池的设置、其他风险防范措施要求、运输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通过采取以上防范措施,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环氧乙烷储运系统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而且可以将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