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爱霞, 韩素芹, 蔡子颖, 等. 天津地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11): 1847- 1850.
|
2 |
宋薇, 邱晓滨. 天津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 气象科技, 2015, 43 (5): 898- 904.
|
3 |
Doyle M , Dorling S . Visibility trends in the UK 1950-1997[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2, 36 (19): 3161- 3172.
doi: 10.1016/S1352-2310(02)00248-0
|
4 |
范引琪, 李二杰, 范增禄. 河北省1960—2002年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J]. 大气科学, 2005, 29 (4): 526- 535.
|
5 |
吴兑, 邓雪娇, 毕雪岩, 等.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23 (1): 1- 6.
|
6 |
刘宁微, 马雁军, 王扬锋. 辽宁中部城市群夏季大气能见度的观测研究[J]. 气象学报, 2012, 70 (4): 814- 820.
|
7 |
郑小波, 王学锋, 罗宇翔, 等. 云贵高原1961—2006年大气能见度和消光因素变化趋势及原因[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2): 314- 320.
|
8 |
沈家芬, 冯建军, 谢利, 等. 广州市大气能见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07, 6 (4): 1199- 1205.
|
9 |
康延臻, 王式功, 杨旭, 等.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进展[J]. 干旱气象, 2016, 34 (4): 591- 603.
|
10 |
张晓美, 吕明辉, 王毅, 等. 我国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特征分析[J]. 灾害学, 2019, (4): 19- 24.
|
11 |
王洁, 曲晓黎, 张金满. 河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及其气象预警模型[J]. 干旱气象, 2020, 38 (2): 339- 345.
|
12 |
张娣, 曲晓黎, 张金满, 等. 河北省高速公路秋冬季浓雾特征及预报[J]. 干旱气象, 2017, 35 (1): 51- 56.
|
13 |
白永清, 何明琼, 刘静, 等.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 38 (2): 66- 71.
|
14 |
李蔼恂, 吴昊, 柳艳香, 等. 我国公路低能见度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J]. 气象, 2018, 44 (5): 82- 89.
|
15 |
丁国香, 刘承晓, 周建平, 等. 气象条件对安徽高速公路运营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18, 36 (5): 146- 151.
|
16 |
夏敏洁, 曹杰, 周文君. 气象条件与南京地区道路交通事故量的分析[J]. 气象科学, 2014, 34 (3): 305- 309.
|
17 |
姜江, 郭文利, 王春玲. 2007—2015年北京地区能见度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 (1): 47- 54.
|
18 |
吴丹, 柳泉, 范俊红, 等. 2016—2017年河北省高速公路沿线低能见度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2019, 37 (4): 639- 647.
|
19 |
付桂琴, 张迎新, 张庆红, 等. 河北省低能见度事件特征分析[J]. 气象, 2013, 39 (8): 1042- 1049.
|
20 |
陈静, 吴兑, 刘啟汉, 等. 广州地区低能见度事件变化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2): 156- 164.
|
21 |
孔锋, 王一飞, 方佳毅, 等. 1957—2015年中国低能见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17, 34 (6): 1203- 1213.
|
22 |
龙凤翔, 张瑀琳. 桂林城区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和气象因子关系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 (1): 21- 27.
|
23 |
张艺萌, 李晓岚, 张宏升, 等. 2020年春季中国北方一次扬沙天气过程不赞同气象学与沙尘[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 (4): 19- 26.
|
24 |
史珺, 赵玉洁. 天津东丽区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影响要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5): 8- 12.
|
25 |
刘西川, 高太长, 刘磊, 等. 降水现象对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影响[J].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4): 433- 441.
|
26 |
孙玫玲, 任丽媛, 王宏蕊, 等. 天津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及预报预警技术研究与分析[J]. 天津科技, 2019, 46 (8): 81- 84.
|
27 |
卞光辉, 袁成松, 周曾奎, 等. QX/T 111-2010,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条件等级[S].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0.
|
28 |
熊明明, 徐姝, 李明财, 等. 天津地区小时降水特征分析[J]. 暴雨灾害, 2016, 35 (1): 84- 90.
|
29 |
Yu R , Xu Y , Zhou T.J , et al. Relation between rainfall duration and diurnal variation in the warm season precipitation over central eastern China[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34, L13703.
doi: 10.1029/2007GL030315,2007
|
30 |
戴泽军, 宇如聪, 陈昊明. 湖南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J]. 高原气象, 2009, 28 (6): 1463- 1470.
|
31 |
李明财, 段丽瑶, 杨艳娟, 等. 天津市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 (6): 11- 14.
|
32 |
李建, 宇如聪, 王建捷. 北京市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J]. 科学通报, 2008, 3 (7): 829- 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