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4-0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释用
    周晓珊,杨森,王吉宏
    2006 (2):  1-5. 
    摘要 ( 834 )   PDF(3919KB) ( 424 )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预报产品进行释用,得到不同预报时段多个适合于人工增雨作业方案制定的特殊产品:不同等温层的高度场、流场、水汽场,云顶、云底高度场,云中含水量等,并建立了服务于人工增雨作业的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可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中部城市群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马雁军,王扬锋,刘宁微
    2006 (2):  6-10. 
    摘要 ( 865 )   PDF(1969KB) ( 732 )  
    利用美国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对2002年1月17~18日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物SO2,NO2和PM10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模式反映了SO2,NO2和PM10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再现了污染物浓度呈波峰波谷日变化的重要特征,可用于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一代天气雷达VIL产品修正方法初探
    张维全,李闻生,李洋
    2006 (2):  11-17. 
    摘要 ( 883 )   PDF(602KB) ( 521 )  
    基于对VIL物理量产品的生成原理和特点的分析后认为:由于产品生成过程中只使用固定的Z-M关系,而实际的Z-M关系因季节和地域的不同变化很大,故VIL物理量产品数据很难与实际情况很好地符合,不宜在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中作为定量数据指标来直接应用。据此,从理论上对如何修正天气雷达提供的VIL产品数据进行了探讨:通过引入“VIL修正函数”,可从理论上解决在考虑了某个具体的Z-M关系的条件下对VIL产品数据进行修正的问题;提出了对VIL物理量产品数据进行修正的修正表格法与修正曲线法,并以沈阳为例,对修正表格和修正曲线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作了必要的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次新型液态CO2播撒效果的数值模拟
    刘健,纪瑛英,蒋彤,陈知新,米长树,汪晓梅
    2006 (2):  18-21. 
    摘要 ( 758 )   PDF(375KB) ( 475 )  
    利用三维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数值模式对2002年7月11日的一次天气过程进行了由播撒液态CO2引起的微物理量变化及云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播撒后,云中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增大,由未播撒时的0.37 m/s增大到播撒后的0.54 m/s,播撒使云中出现最大上升速度W的时间比未播撒提前了4 min,表明播撒液态CO2影响了云的动力过程。同时与未播撒相比:云中雨水含量最大值由1.04 g/kg增加到1.40 g/kg;冰粒子含水量的出现提前了88 min,最大值的出现提前了76min;冰粒子浓度的出现提前了72 min,最大值的出现提前了72 min;雪粒子含水量的出现提前了72 min,最大值的出现提前了128 min;云水含量最大值由1.21 g/kg减小到0.87 g/kg。证明了播撒液态CO2后可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从而导致地面降水的增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辽宁农村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研究
    韩菲,王延松,蔡春丽
    2006 (2):  22-25. 
    摘要 ( 722 )   PDF(417KB) ( 523 )  
    介绍了我国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辽宁生物质资源利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推介了炭气两用生物质气化应用技术,分析了单例气化站的运行经济性,预计应用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产生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守污染物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及其在大辽河流域的应用
    李璇
    2006 (2):  26-29. 
    摘要 ( 1410 )   PDF(353KB) ( 564 )  
    根据保守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点,提出保守污染物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大辽河流域,得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各种保守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为流域保守污染物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浓盐水对锦州湾海域的影响预测
    李易
    2006 (2):  30-33. 
    摘要 ( 919 )   PDF(294KB) ( 573 )  
    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通过对锦州湾海域水质的监测和海洋生物的调查以及对浓盐水直接排海盐度增量的计算,分析了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水量为83 632 t/d、氯根含量小于35 000 mg/L的情况下,浓盐水对锦州湾海域环境影响较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投式探空资料对数值预报初始场影响的个例分析
    曲晓波,JulianHeming
    2006 (2):  34-37. 
    摘要 ( 812 )   PDF(325KB) ( 469 )  

    通过对2000年8月加勒比海地区飓风Debby活动期间,连续2个时次中使用下投式探空资料同化分析后,利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数值预报系统的数值预报分析场和背景场的对比分析,阐明了由于下投式探空资料的引入,较好地描述了实际大气的情况,为数值预报提供了较为接近实际的初始场,从而提高了数值预报的精度。其中以湿度场和风场的贡献为最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4年8月3日大连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黄振,宋煜,何玉科
    2006 (2):  38-41. 
    摘要 ( 1004 )   PDF(5449KB) ( 521 )  
    运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并借助地面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2004年8月3日大连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场,高、低空急流在大连地区的耦合,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能量的同时,华北北部强度适宜的冷空气的侵入,直接导致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强高空辐散场与低层辐合中心叠置,高层正涡度不断向下输送,导致地面低值系统发展加强,是产生大范围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同时,垂直运动的发展,促使中γ尺度气旋的活跃活动使得暴雨过程中的降水强度得到显著加强,也是暴雨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短期气候变化的波动理论研究
    顾节经,顾群
    2006 (2):  42-44. 
    摘要 ( 787 )   PDF(295KB) ( 690 )  
    通过近50 a的资料分析得知,气候形成三大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年际间的异常波动是引起短期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气候灾害年诊断预测的物理依据。运用波动理论不仅能诊断当年的气候灾害,还能开展3~5 a的气候趋势滚动预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中部城市群污染物输送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宁微,马雁军
    2006 (2):  45-47. 
    摘要 ( 826 )   PDF(327KB) ( 466 )  
    选取2002年1月和7月分别代表冬、夏季,利用MM5v3.7模拟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边界层特征,着重分析了各层的月平均风场分布。结果表明: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大气污染物均以输入的方式进入辽宁,冬季容易造成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局地污染,夏季则不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口港扩建工程悬浮物对海域环境影响分析
    车宏宇
    2006 (2):  48-50. 
    摘要 ( 808 )   PDF(339KB) ( 524 )  
    以营口港扩建工程为例,在潮流模拟计算基础上,利用悬浮物扩散模型分析论证了海域施工过程中悬浮物对海域水质及海洋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期对悬浮物影响范围仅局限于港区防波堤范围内,对港区外海域环境影响较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测定方法与应用
    吕国红,周广胜,周莉,贾庆宇
    2006 (2):  51-55. 
    摘要 ( 1076 )   PDF(541KB) ( 912 )  
    溶解性有机碳是土壤圈中一种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它对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迁移和毒性等行为均有显著的影响。在现代土壤研究中,出现了与溶解性有机碳相关的众多术语,分析方法也各有不同。从溶解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可矿化碳不同术语的角度,概述了这类碳分析意义和测定方法,以期对土壤有机质应用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基于GIS的辽宁地区积涝预报方法研究
    陆忠艳,王扬锋,陈艳英
    2006 (2):  56-58. 
    摘要 ( 891 )   PDF(1821KB) ( 587 )  
    根据辽宁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资料,应用距离权重反比插值法实现了降水的空间扩展;以扩展后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SCS水文模型建立了辽宁积涝预警系统,并在2005年8月一次强降水过程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积涝预警系统能很好地模拟由于强降水而造成的积涝情况,模拟的积水范围和深度与实况基本吻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市云水资源开发潜力估算

    刘玉梅
    2006 (2):  59-61. 
    摘要 ( 763 )   PDF(246KB) ( 642 )  
    通过对1971~2000年大庆市气候资料普查,分析并得出了大庆地区降水特征,并对4~6月主要降水天气系统计算了其降雨效率及增雨潜力。结果表明:大庆地区人工增雨潜力为40%~60%,为进一步开发云水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阳地区6~8月耗电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及预报
    张梅,陈玉光,韩家福,董绍彤
    2006 (2):  62-64. 
    摘要 ( 981 )   PDF(292KB) ( 615 )  
    根据2002~2004年辽阳地区逐日耗电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6~8月耗电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耗电量对气温的变化最敏感,与日照、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预报模型,对每月的逐日平均、最大、最小耗电量进行预报,对建设节能型社会、提高用电效率具有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阜新地区决策气象服务技术方法研究
    马晓刚
    2006 (2):  65-66. 
    摘要 ( 832 )   PDF(1652KB) ( 422 )  
    应用阜新地区多年降水和土壤墒情气象资料,研究并建立了针对阜新地区的“利用秋季降水预测春播关键期土壤底墒”、“利用3~4月降水预测春播关键期土壤增墒量”、“利用降水量预测降水渗透深度”和“利用墒情递减率预测旱情趋势”等决策气象服务技术方法,并投入业务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郜凌云,曲晓波,陈传雷
    2006 (2):  67-68. 
    摘要 ( 778 )   PDF(211KB) ( 661 )  
    为将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自动、实时传输到各级气象部门,根据辽宁已有的雷达产品显示终端和通信条件,依托省—市—县的2 M数字电路,采用FTP协议,建立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全省共享平台,实现了雷达产品信息资料的共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阳天气预报业务自动化平台的开发研制
    李大为,隋东,黄振
    2006 (2):  69-71. 
    摘要 ( 1128 )   PDF(1938KB) ( 1154 )  
    为了适应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应用VB,VF,VC,FORTRAN等多种语言,借助于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空间分析模块、可视会商视频和9210工程等多项技术,开发研制了沈阳天气预报业务自动化平台,借以提高气象预报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