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导航切换
气象与环境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8-29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Select
1957—2007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降水变化的小波分析
李海东,沈渭寿,赵卫
2010 (
4
): 1-7.
摘要
(
847
)
PDF
(1653KB) (
855
)
通过对近51 a雅江中游河谷地区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等权平均取值,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近51 a降水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以20世纪80年代最少,2000年后年降水量与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基本持平。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年代际变化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近51 a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年降水量存在准3 a、8-11 a和30 a的周期,以准11 a周期最为突出。降水量变化以春季增长趋势最显著,可以在干旱季补充土壤水分,减轻风沙化土地的发生发展。秋季和冬季增长趋势不明显,夏季降水量呈减小趋势。就季节降水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周期性而言,2007年后四季降水表现为,春季在20—30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高期,夏季在8—12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低期,秋季在8—12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低期,冬季在20—30 a时间尺度上将出现向降水偏高的过渡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1958—2007年天津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特征
李春,刘德义,黄鹤
2010 (
4
): 8-11.
摘要
(
981
)
PDF
(676KB) (
1109
)
采用1958—2007年天津逐日降水观测数据,探讨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天津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总体减少,二者每10 a分别减少8.9 mm和4.1 d,其中年降水日数的减少比年降水量的减少显著;四季中,夏冬季降水量明显减少而春秋季呈增加趋势,四季的降水日数均减少;年降水日数在1980年前后有一次明显突变,夏季降水量和春夏秋的降水日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均存在一次明显突变。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不同步变化反映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增加,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2009年7月辽宁3次局地短时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陈传雷,阎琦,吴艳青,乔小湜,魏红,方斌
2010 (
4
): 12-16.
摘要
(
961
)
PDF
(1561KB) (
457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和NCEP1°×1°资料,对2009年7月辽宁省3次局地短时暴雨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垂直速度场、θse场和水汽通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局地暴雨过程中,辽宁西部和北部的暴雨落区与上升速度中心对应,而辽宁东南部暴雨落区位于上升区边缘;露点锋、中α尺度低压和暖式切变线对三次短时暴雨过程起到触发作用;当T639降水产品预报降水时段内有大范围的小雨天气,说明将有弱的天气尺度强迫出现,此时应重点分析水汽辐合、高能舌和上升速度大值中心叠加的区域;如果该区域存在中尺度系统触发机制,则该区域可能是局地暴雨的落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与能见度的关系
姚剑,王广华,林俊,范雪波,耿彦红,位楠楠,单健,李燕,刘卫
2010 (
4
): 17-21.
摘要
(
792
)
PDF
(1499KB) (
986
)
大气能见度成为当前区域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指标,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区别。本研究在线连续监测了上海市嘉定区2008年11月—2009年1月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粒子数浓度的日变化,同步收集了相同区域空气水平能见度的数据。比较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空气水平能见度和颗粒物消光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值粒径为0.4 μm和0.65 μm的大气颗粒物对上海嘉定空气水平能见度的影响最显著;中值粒径为0.17 μm、0.26 μm、0.40 μm和0.65 μm的大气颗粒物对颗粒物的消光系数影响较大。该相关系数的分布趋势与各种组分(SO42-、NO3-、NH4+、OC和EC)的粒径分布十分一致,证明了这五种组分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消光系数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2009.2”
沈阳
暴雪天气诊断与预报误差分析
梁红,马福全,李大为,刘建国,魏红,方斌
2010 (
4
): 22-27.
摘要
(
796
)
PDF
(1640KB) (
547
)
针对2009年2月12—13日沈阳暴雪过程,运用Micaps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大尺度天气形势及相关物理量场。结果表明:500 hPa南北两支槽在辽宁的叠加和地面蒙古气旋及江淮气旋的合并是此次暴雪过程的主要成因。强降雪出现在850 hPa涡度和200 hPa散度大值区内,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为暴雪区水汽来源,亦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源,暴雪区还具备上干冷下暖湿的热力不稳定条件;降水性质的转换与850 hPa的温度、温度平流和地面气温有直接联系;暴雪过程无论从量级,还是降水起止、雨转雪时间均预报得较为准确,但对降雪量和积雪深度估计不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热带气旋“尤特”(2006)南海突然减弱的机理分析
刘彬贤,于玉斌,吕江津
2010 (
4
): 28-34.
摘要
(
898
)
PDF
(1770KB) (
1014
)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热带气旋“尤特”(2006)在我国南海突然减弱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通道的切断是热带气旋“尤特”突然减弱的必要条件,“尤特”突然减弱对水汽来源切断的响应时间大约为12 h;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散区的出现,抑制了低层水汽向高层输送,导致“尤特”突然减弱;在其减弱过程中,贯穿对流层的位涡柱高值区不断向对流层中层收缩并加强,同时与平流层高位涡区迅速分离;在热带气旋“尤特”突然减弱前6 h,环境风垂直切变突然增大,同时在“尤特”不断减弱的过程中,环境风垂直切变呈现总体逐步增大的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辽宁春玉米出苗期水分胁迫试验初探
赵先丽,张玉书,纪瑞鹏,冯锐,张淑杰,米娜,蔡福,王宏博
2010 (
4
): 35-39.
摘要
(
833
)
PDF
(645KB) (
849
)
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辽宁春玉米25%、35%、45%、55%、65%、75%、85%、95%共8种供水处理条件下的玉米出苗率及玉米根系和叶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旨在探索辽宁春玉米播种和出苗期间水分胁迫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不同水分胁迫对其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玉米出苗率在中度到重度干旱条件下(<45%),为不能播种指标;在轻度干旱条件下(55%),为非经济播种指标;在适宜土壤水分条件下(65%—75%),为适宜播种指标;在85%左右时也为适宜播种指标;在偏湿条件下(95%),为可播种指标。玉米出苗期间,水分胁迫对玉米植株和根系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对根系影响比对植株的影响更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德州70 cm高度气温与地面温度的关系初探
李凤云
2010 (
4
): 40-43.
摘要
(
742
)
PDF
(597KB) (
570
)
利用统计学和气象学原理,对德州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德州70 cm高度的气温(用T
70
表示)与地面温度(用T
0
表示)中08、14时和20时及日平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半年08时T
70
>T
0
(或T
70
≈T
0
);夏半年T
70
<T
0
,6月差值最大,为-2.6℃。14时全年都是T
70
<T
0
,3月差值最大,为-12.1℃。20时全年基本都是T
70
>T
0
。就日平均而言,全年都是T
70
<T
0
。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以T
0
为基础的T
70
预测模型,经检验表明,3—9月预测准确率较高,可以满足当地农事需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大连市负氧离子浓度分布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丛菁,孙立娟
2010 (
4
): 44-47.
摘要
(
836
)
PDF
(530KB) (
998
)
利用2008—2009年大连市逐日负氧离子实况资料,分析了负氧离子季、月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负氧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大,夏季最小;而气温和PM10等是影响大连市负氧离子浓度的关键因素。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求得各季节负氧离子的预报方程,实现了预报的定量化。经检验,预报方程效果显著,在预报业务中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近40年南澳县大风特征分析
林苗青,杜勤博,翁武坤
2010 (
4
): 48-52.
摘要
(
779
)
PDF
(551KB) (
650
)
利用1970—2009年南澳县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站风向、风速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南澳县年平均风速为3.7m/s,秋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3.8m/s,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年平均大风日数为68 d,冬季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近40 a来的年平均风速、平均最大风速和年大风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年内变化呈一峰一谷型;最多风向为ENE风向,NNE和NE风向位居第二,偏西风最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Select
东北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气象条件预报业务系统
王明华,陆忠艳,才奎志,关颖,袁子鹏,黄阁
2010 (
4
): 53-56.
摘要
(
839
)
PDF
(1553KB) (
587
)
概述了东北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气象条件预报业务系统的总体结构,介绍了系统包含的行车安全气象条件预报专用数据库、行车安全气象条件预报方法和预报工作平台。业务应用结果表明:系统为预报员提供了能够满足实时业务需要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气象条件预报工作平台,研制的大雾、积雪、道路结冰和湿滑等客观预报方法可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气象参考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探讨
李元宜,李艳红
2010 (
4
): 57-60.
摘要
(
750
)
PDF
(423KB) (
712
)
根据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及污染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了大气污染防治原则、对策及政策措施。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属煤烟-机动车尾气-扬尘复合型,对其深化整治要在容量测算基础上以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和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基本目标,以发展清洁能源、合理城市布局、调整工业布局和“控源”为主要途径,以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重点,利用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进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手段,制定科学的城市群空气环境质量防治规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Select
对一次温带气旋引发的渤海风暴潮过程的数值模拟
杨晓君,何金海,吕江津,朱磊磊,何群英,王颖
2010 (
4
): 61-65.
摘要
(
725
)
PDF
(1455KB) (
734
)
利用三维非静力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ersion 3.7)输出的黄渤海海面风场和气压场预报资料,用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HAMSOM对2008年8月22日温带气旋造成的渤海风暴潮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逐时的渤海增水场、渤海风暴潮流场,与验潮站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渤海西部已经转西北风的情况下,塘沽出现了121 cm的高增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远距离的气旋作用产生的北黄海海域偏东大风导致北黄海水体大量涌入渤海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也是今后预报业务中必须特别关注的产生风暴潮的重要因素。数值模拟的塘沽测站的风暴潮增水极值及增水过程都和实测值符合较好,本次过程中数值预报能够很好地模拟出这种特殊的风暴潮。在离岸风的情况下产生风暴潮,这仅靠预报员凭经验主观分析判断是很难的,数值预报可以弥补预报员主观分析的不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三层模式中风场对背风波的影响
汪潮,王劲,臧增亮,呙登月
2010 (
4
): 66-72.
摘要
(
661
)
PDF
(1139KB) (
458
)
为了研究风场对背风波的影响,针对边界层附近为弱稳定层结的背风波,建立了一个三维三层的理论模型和线性计算模式,分析了各层中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对背风波特征的影响,揭示了气流过孤立山脉产生背风波的有利风场条件。结果表明:背风波的波长、振幅等特征对各层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具有相当的敏感性,波长随着低、高层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中层风速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振幅随着低、中层风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高层风速的增大而增大。此外,风速和上下层风向切变的增大均使背风波的形态逐渐由横波型转为辐散型,但是上下层风向的切变对背风波形态的影响比风速更为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