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导航切换
气象与环境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Select
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
李辑胡春丽王艳林蓉
2008 (
6
): 1-6.
摘要
(
1167
)
PDF
(705KB) (
839
)
利用1961-2007年4-5月辽宁14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与播种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辽宁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总体呈现偏晚趋势,透雨量呈偏多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点;透雨出现时间与透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播种期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偏晚(早)的年份,透雨量偏大(小),播种期降水量偏少(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福州天气形势分型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分析
王宏林长城隋平陈彬彬
2008 (
6
): 7-11.
摘要
(
972
)
PDF
(344KB) (
1030
)
利用2002-2006年地面天气图和500 hPa高空图,将影响福州的天气形势分为10型,结合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统计2002-2006年福州全年、冬半年、夏半年不同天气形势型的出现率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分析不同天气形势下大气扩散能力的强弱以及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锋前暖区和地面倒槽是最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型,台风(热带辐合带)和低涡锋面是最有利于扩散的天气型;冬半年高压后部、锋前暖区和地面倒槽对污染物浓度增大的影响最大,低涡锋面、高压脊和高压底部对污染物浓度减小的影响最大;夏半年台风(热带辐合带)及外围、低涡锋面、副热带高压对污染物浓度减小的影响最大,其他天气型影响下污染物浓度变化幅度为正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庄河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多因子诊断分析
丰晓君邹积慧吴文杰侯国成蔡婷
2008 (
6
): 12-18.
摘要
(
1017
)
PDF
(2106KB) (
724
)
采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每6 h1次,1°×1°的实时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10-12日庄河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及西风带高空槽、切变线及气旋倒槽等动力系统共同影响,庄河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天气,但没有出现强雷暴,此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气旋倒槽;700 hPa和850 hPa低涡、切变线使中低层辐合加强,形成了较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庄河地区处于强而宽的假相当位温锋区中,位势不稳定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必要条件。造成本次大暴雨天气的水汽通道有2条:一条来自孟加拉湾和减弱的热带低压,另一条来自东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2007年8月大连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于德华王树雄
2008 (
6
): 19-23.
摘要
(
1049
)
PDF
(1764KB) (
634
)
运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并根据地面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2007年8月10-12日大连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是产生大暴雨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大量水汽,稳定的高压坝是暴雨落区在大连出现的必要前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CALPUFF在沈阳地区大气污染模拟中的应用
邹旭东杨洪斌刘玉彻
2008 (
6
): 24-28.
摘要
(
1239
)
PDF
(958KB) (
879
)
利用CALPUFF模拟了2006年1月5日沈阳地区大气污染物扩散。结果表明,CALPUFF能够直观、真实地模拟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污染物扩散的范围与风速相关,风速大时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大,风速小时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小。当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大时污染源附近的污染物浓度值小,污染物扩散范围小时污染源附近的污染物浓度大。其中,日平均浓度的分布受平均风场和地形的双重影响,实时浓度的分布主要受风场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辽宁区域性春旱的大气环流及影响因子分析
阎琦崔锦吴艳青常国旭
2008 (
6
): 29-33.
摘要
(
1133
)
PDF
(921KB) (
849
)
利用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逐月海温资料(HadiSST)和辽宁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对辽宁区域性春旱大气环流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山脊和东亚大槽减弱,位相比历年平均位相偏东,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减小,是导致中国辽宁区域性春季降水减少的大气环流背景;区域性春旱同期,大陆气压升高,海上气压降低;辽宁上空湿度明显小于历年均值,贝湖到中国辽宁一带盛行西北气流。区域性春旱前冬,辽宁上空200hPa高度场出现正距平;地面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Nino3海温异常偏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玉米螟越冬死亡率的气象条件及其预报模型研究
张淑杰李广霞张玉书吴微微武晋雯
2008 (
6
): 34-38.
摘要
(
942
)
PDF
(408KB) (
720
)
根据1994-2004年黑山气象资料和玉米螟越冬期资料,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玉米螟越冬期的气象条件与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4月和5月死亡率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玉米螟受3-5月的气象因子影响较大,死亡率明显高于越冬前的死亡率,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玉米螟越冬期气象条件与死亡率的响应关系,可在实际预报业务中作为参考依据。考虑越冬前死亡率的预报拟合率明显高于不考虑越冬前死亡率的模拟结果,说明在对玉米螟进行预报时,只考虑气象因子,不考虑虫源基数是不全面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内蒙古东部地区小叶杨物候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杨丽桃侯琼
2008 (
6
): 39-44.
摘要
(
996
)
PDF
(346KB) (
708
)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近20-30 a内蒙古东部主要牧业试验站的气候变化及小叶杨的物候变化进行探讨,研究小叶杨的物候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显示:近20-30 a来大于等于0℃的初日提早,终日推后,积温显著增加。上半年的物候现象(花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和开花始期)提前;下半年物候现象(叶全变色期、落叶末期)及开花盛期均推迟。小叶杨自然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小叶杨上半年的物候期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下半年的物候期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物候期变化对温度的响应较强,其关系有可能是非线性的。日照和降水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生育时段的不同而呈现各不相同的关系。小叶杨物候期的变化对降水和日照的响应不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评价中的应用
常春芝,
2008 (
6
): 45-48.
摘要
(
1005
)
PDF
(349KB) (
757
)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环评中,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进行港城一体化发展量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锦州属于“双有效城市”,丹东和盘锦属于“双无效城市”,营口属于“港口有效城市”,大连和葫芦岛属于“城市有效城市”。根据量化结果提出港口统筹规划、临港产业带动城市发展、港城可持续发展等港城一体化发展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Select
2003年—2007年日照市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宋佰春李斌许传凯
2008 (
6
): 49-52.
摘要
(
1246
)
PDF
(354KB) (
941
)
根据2003-2007年日照市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日照市降水pH值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强度月变化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酸雨发生频率为20%,降水pH最低值为4.37,属较强酸雨,最高值为7.12,年均值呈下降趋势,酸性逐渐增强,酸雨发生频率按季节呈冬、春、夏、秋季递减,月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月平均值未在酸雨标准以内,ESE风向、稳定性云系和轻雾天气现象容易产生酸雨,酸雨的出现与日照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外来源和自然源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辽宁省决策气象服务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黄阁韩秀君盛永董晓明
2008 (
6
): 53-57.
摘要
(
991
)
PDF
(796KB) (
802
)
为实现辽宁决策气象服务从产品内容、产品类型、产品形式、产品制作、产品签发和产品分发的规范化、系统化,采用Visual C#语言在.Net Framework系统框架下以决策气象服务的工作思路、方法和流程为基础,开发了辽宁省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平台,实现了决策气象信息的统计分析、模板化编辑、规范化发布、知识库信息查询等功能。系统可在决策服务中心的业务工作中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AE的气象要素检索与图形化显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仇月霞余志伟高攀蔡将军吴玲
2008 (
6
): 58-62.
摘要
(
938
)
PDF
(546KB) (
772
)
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项目“智能化服务产品交互系统”为依托,采用ArcGIS Engine Developer Kit 9.2为软件开发的核心,以C#为编程语言,以Oracle为数据库依托,设计开发了基于C/S模式的气象要素检索与图形化显示模块。模块通过外部配置信息和MicroSoft .Net Framework中反射机制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气象要素检索与图形化显示不能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不足,实现了气象要素检索结果图形化自动绘制的功能,从而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服务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Select
不同河岸植物带对非点源污染河水污染物降解的试验研究
徐成斌于宁马溪平艾娇张营张利红
2008 (
6
): 63-66.
摘要
(
815
)
PDF
(604KB) (
677
)
利用2种植物带(芦苇、香蒲与芦苇)对受非点源污染河水进行植物带处理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带处理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无植物带,且以混合植物带效果最好。香蒲与芦苇植物带对COD、TN、TP和NH3-N去除率的周平均值分别为31.62%、37.84%、30.65%和34.31%。植物带能够截留地表径流中的颗粒物,提高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对防止水土流失与改善流域水质均有显著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不同水力负荷的垂直流湿地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研究
张黎
2008 (
6
): 67-71.
摘要
(
793
)
PDF
(536KB) (
783
)
以沈阳浑南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湿地模拟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重点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流湿地模拟系统对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NH
4
+
-N、TP、COD
Cr
和BOD
5
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标准;水力负荷为0.156 t/m
2
8226;d时,是垂直流湿地模拟系统运行的最佳负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