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预估
    赵宗慈,罗勇
    2007 (3):  1-4. 
    摘要 ( 895 )   PDF(314KB) ( 811 )  
    利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次科学评估报告中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组考虑人类排放情景的计算结果,计算与分析了多个气候模式对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集成预估结果。多模式集成预估结果表明:到21世纪后期,由于人类排放增加的影响,中国东北地区气温将可能较目前变暖3.0℃或以上,降水将可能增加。需要注意这种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长远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58—2004年江汉平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吴燕辉,周勇
    2007 (3):  5-9. 
    摘要 ( 788 )   PDF(386KB) ( 616 )  
    根据1958—2004年江汉平原地区8个站点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和距平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47 a江汉平原地区的多年年、月平均气温和各站点年平均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7 a江汉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四季气温特别是秋、冬季的气温上升显著,而夏季有变凉趋势;月平均气温除7月呈下降趋势之外,其余各月均上升;太阳黑子峰值年和谷值年前后,江汉平原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易出现极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热岛成因及其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张凯杨,许春晓,崔桂香,张兆顺,王志石
    2007 (3):  10-14. 
    摘要 ( 872 )   PDF(338KB) ( 543 )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通过数值求解可压缩流体的动力学方程和欧拉型的浓度扩散方程,建立了不同的地表模型,将城市地表差异等因素作为地面热通量的边界条件引入,得到了简单区域上的温度场和流场的三维结构,证实了城乡地表差异是引起热岛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成功再现了城市热岛现象,并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冬季城市空气质量分布状况综合研究
    马雁军,刘宁微,王扬锋
    2007 (3):  15-18. 
    摘要 ( 911 )   PDF(344KB) ( 705 )  
    利用2006年12月辽宁14个城市的大气环境现状监测资料和沈阳、鞍山、抚顺、本溪4城市可吸收入颗粒物(PM10,PM2.5和PM1)的监测资料,对辽宁冬季各城市的空气质量分布状况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辽宁14个城市的冬季空气质量分布状况为优、良和轻微污染3个等级,其中铁岭、营口和辽阳的空气质量有28 d为良及以上等级;空气质量级别为轻微污染日数最多的城市是本溪,共计12 d;其次是葫芦岛、沈阳、鞍山、抚顺、盘锦、阜新,共计7—10 d。各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由于冬季燃煤量的增加,沈阳、鞍山、抚顺和本溪4城市PM2.5日平均浓度值的超标率为77.4%—90.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沈阳浑河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吴文业,王恩德,胡成,尼庆伟,朱志锋
    2007 (3):  19-22. 
    摘要 ( 768 )   PDF(278KB) ( 566 )  
    查明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是研究浑河污染水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前提。采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浑河沿岸地下水演化规律,沿浑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流动方向取地下水样13个、河水样3个。结果表明:通过对水样进行D(氘)、18O分析,查明了浑河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确定了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宽度,定量计算了河水对沿岸地下水的贡献比例。从浑河的上游至下游,河水对地下水的贡献比例由大变小,平均约为50%;河水对地下水强补给带位于浑河以南约1 km的范围内,二者的水力联系密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安乐,李宇斌
    2007 (3):  23-27. 
    摘要 ( 830 )   PDF(366KB) ( 637 )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建立辽宁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原则,提出了构建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在内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方法,对2004年辽宁省14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居前7位的城市分别为沈阳、大连、盘锦、鞍山、抚顺、葫芦岛和营口。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闹德海水库水环境氮磷容量预测及防治对策
    叶青
    2007 (3):  28-32. 
    摘要 ( 850 )   PDF(439KB) ( 545 )  
    为保障饮用水源地闹德海水库的水质安全,通过选取不同氮磷允许负荷量的测算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闹德海水库实际负荷量总氮为139.98 t/a、总磷为28.28 t/a,目前已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水库若要达到贫—中营养化状态,应削减总氮129.96 t/a,总磷27.27 t/a。为此,从发展农业节水、综合防治化肥、农药、畜禽养殖业污染及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提出了科学的污染防治思路及削减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风力发电场风机光影影响防护距离的研究
    耿晓梅,赵桂凤
    2007 (3):  33-35. 
    摘要 ( 876 )   PDF(255KB) ( 912 )  
    风力发电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如果风机布置不科学,极有可能对周围民宅产生光影闪烁影响。关于风力发电场风机的光影闪烁影响预测,国家目前尚无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也无可借鉴资料。综合分析了辽宁省环境工程评估审核中心所评估的个例环评报告,初步探讨了风机产生的光影闪烁影响的各种情况,提出了风机光影影响防护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蓝牙技术在区域气象中心供电保障系统中应用的探讨
    张玉锦,李晶,仉安娜,唐远明,李克非,张诗甫,贯淑香
    2007 (3):  36-41. 
    摘要 ( 851 )   PDF(631KB) ( 532 )  
    介绍了供电保障系统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业务中的重要作用和高压真空开关的基本原理及在线监测高压真空开关的重要性。根据蓝牙技术具有低成本、体积小、功耗低和互操作性强等特点,探讨了将它应用于区域气象中心供电保障系统的在线检测系统中,可作为信号采集与传输的无线传输通道,有效解决传感器的安装、电源供应、信号传输与测试系统的高低压绝缘问题;并以区域中心供电系统中高压真空开关为例来探讨其可行性,探讨了应用设计中选择蓝牙模块装置的配置地点。结果表明:若采用嵌入蓝牙电力模块进行信息传输,可明显提高供电电能质量,使信息传输系统运行更加可靠、稳定,还可提高供电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减少真空开关的突发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多元化思维在电视气象节目策划中应用的探讨
    王茜,侯亚红,王慧瑜,马虹旭
    2007 (3):  42-46. 
    摘要 ( 745 )   PDF(4600KB) ( 576 )  
    探讨了如何将电视化思维、共鸣思维、个性思维、创新思维理念综合运用到电视气象节目策划中,以提高电视气象节目质量和收视率,为气象节目与电视艺术的有效融合提供多元化思维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岭市中心城区降雨径流氨氮污染特征初步研究
    李敬峰
    2007 (3):  47-49. 
    摘要 ( 915 )   PDF(218KB) ( 559 )  
    为了解铁岭市中心城区降雨形成径流后氨氮污染特征,选取城区内2个典型排污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5年7月的一场降雨过程实测降雨数据,对氨氮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降雨初期,铁岭市中心城区降雨径流中氨氮浓度迅速上升,并很快达到峰值。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氨氮浓度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10年辽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及污染趋势分析
    赵娜,贾秀丽
    2007 (3):  50-53. 
    摘要 ( 899 )   PDF(347KB) ( 514 )  
    通过近10 a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辽阳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暖期污染物超标及近年来超标趋势加快是由于燃煤增加、气象条件不利和机动车增加等原因所致,并据此提出了扩大集中供暖面积、推广新的供暖方式、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等防治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处理后焦化冷焦水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洪冰
    2007 (3):  54-57. 
    摘要 ( 819 )   PDF(262KB) ( 640 )  
    针对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排放的冷焦水,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并进行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预测。结果表明:近年新研制的冷焦水密闭脱臭处理方法是目前最佳的处理手段,可以基本解决焦化装置恶臭污染环境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区域气象场的影响模拟
    高媛媛,何金海,王自发
    2007 (3):  58-64. 
    摘要 ( 763 )   PDF(10533KB) ( 508 )  
    城市化所导致的下垫面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局地气象。根据北京城市测绘院提供的北京市楼房建筑平均高度资料,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模拟了城市化进程引起的气象效应,并与奥林匹克公园站等6个地面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M5V3可以很好地模拟下垫面类型改变导致的气象效应,城市升温效果获得了较好的体现,风速模拟值减小,风向的模拟得到较明显的改善,气压和风速的统计偏差也明显减小。分析结果还揭示了稳定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气象场的模拟及实时预报必须考虑精细化的地形及下垫面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旱和复水对羊草碳氮分配的影响
    许振柱,周广胜,王玉辉
    2007 (3):  65-71. 
    摘要 ( 963 )   PDF(652KB) ( 520 )  
    植物的碳氮营养及其相互关系是最重要的基本生物过程之一,阶段性干旱对植物碳氮分配的影响研究甚少。实验以中国北方草原的典型植物羊草为材料,研究不同干旱持续期复水对羊草碳氮含量、分配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和中期干旱使植株生物量、氮素水平和单株总氮量增加,但长期干旱使之降低。水分处理对碳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干旱后复水降低了各器官特别是绿叶的碳氮比。中度持续干旱的氮素利用率(NUE)最高、短期干旱最低。羊草各器官氮素绝对量占整株的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绿叶、根茎、根、枯叶和茎鞘,其中叶片的氮素总量占植株的一半以上;随着干旱持续期的增加,氮素对根部的投资亦加大。羊草受到适当干旱驯化后复水引发的超补偿作用可促进羊草植株生长、提高氮素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碳氮分配的调节作用来适应于阶段性的干旱胁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