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5-1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关于坚持公共气象的思考
    王江山
    2005 (4):  2-2. 
    摘要 ( 443 )   PDF(139KB) ( 2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气气候
    2005年辽宁夏季降水预测评述
    夏梅艳,陈艳秋,初少霞,王俊国
    2005 (4):  3-5. 
    摘要 ( 674 )   PDF(352KB) ( 402 )  
    对2005年辽宁6~8月降水实况特征概况及趋势预测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指出了预测成功与不足。并从气候背景、大气环流、海温、太阳黑子、积雪、副热带高压、QBO、热带对流活动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造成2005年夏季旱涝分布的可能成因,认为大气内部的动力过程和太阳黑子起主导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我省18名气象科技人员参加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
    王奉安,徐凤莉
    2005 (4):  5-5. 
    摘要 ( 505 )   PDF(122KB) ( 3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气气候
    辽宁一次雷暴过程的天气系统模拟分析
    邹旭东
    2005 (4):  6-8. 
    摘要 ( 651 )   PDF(205KB) ( 395 )  
    使用MM5V3.5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模拟2005年4月6日辽宁强雷暴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并模拟分析了天气系统结构。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冷暖空气交汇和来自不同地区云团的汇合造成了此次强雷暴天气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30年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孟莹,卢娟,潘静,潘向党
    2005 (4):  9-11. 
    摘要 ( 759 )   PDF(315KB) ( 424 )  
    选取1974~2003年辽宁逐年大风日数资料,以丹东、东港、庄河和长海为代表站,对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大风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全年有6个月以上处于大风多发阶段,以4月大风日数为最多。9月—翌年5月西北大风的发生频率为最高,而夏季东南大风所占比例最多,4~5月偏南和偏北大风发生频率相同。用Mann-Kendall方法做突变检验和t检验:4月大风日数在1996年出现了减少的突变,其中偏北比偏南大风下降的年际变化趋势明显。用极值法,时空相结合地选取4月大风偏多偏少典型年,对同期500 hPa环流形势和距平场进行了分析表明,当亚洲地区中高纬度盛行西北气流,并被较强负距平区控制时,易出现大风天气;反之,当亚洲地区中高纬度盛行偏西气流,并被较强正距平区控制时,大风日数偏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年6月桃仙机场一次强对流性天气的诊断分析
    王天奎,杨向东,肇启锋
    2005 (4):  12-13. 
    摘要 ( 710 )   PDF(308KB) ( 398 )  
    从地面和高空环流形势分析入手,通过水汽条件、不稳定参数、动力学条件、触发机制等物理量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2005年6月21日沈阳桃仙机场强对流性天气过程的成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象与环境
    2005年8月彰武局地大暴雨诊断分析
    王宪彬,朝柯
    2005 (4):  14-15. 
    摘要 ( 720 )   PDF(228KB) ( 472 )  
    通过使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和T213物理诊断产品,对2005年8月13日彰武局地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和高低空急流的建立,中纬度短波槽发展东移,引导贝加尔湖冷空气东南下以及地面冷锋东移南压过程的触发作用,共同产生了局地大暴雨;各种物理量场有效配合也是产生局地大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气气候
    1996~2002年桃仙机场夏季雷暴回波参数对比分析
    肇启锋,王天奎
    2005 (4):  16-17. 
    摘要 ( 699 )   PDF(724KB) ( 379 )  
    根据1996~2002年沈阳桃仙机场6~8月雷暴观测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从雷达回波最大高度、强回波高度(大于等于40.0 dBz)、回波强度及回波移向移速等4个方面对桃仙机场有无雷暴的雷达回波资料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桃仙机场的雷暴变化特征,并得出了一些识别雷暴的预报指标和预报着眼点;通过对统计资料独立检验,效果较为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张文兴,隋东
    2005 (4):  18-19. 
    摘要 ( 746 )   PDF(201KB) ( 340 )  
    在全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根据近100a沈阳气候资料,对沈阳气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沈阳的影响;在对沈阳未来10a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对气候变化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51年宽甸旱涝年气候分析和预报
    王金玲,关艳玲,毕桂荣,刘延峰,焦春东,孙德义,王德林
    2005 (4):  20-21. 
    摘要 ( 712 )   PDF(384KB) ( 563 )  
    通过1954~2004年宽甸降水量资料统计,综合参考农业生产、抗旱防汛统计受灾情况和防洪能力、农作物生长期需水量等因素,制定出年、季旱涝标准。并用降水量趋势方法预报出旱涝年,以便为抗旱防汛和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象与环境
    近45年本溪地区生态与环境变化特征及生态与环境质量评估的研究
    毕伯钧,宋仁锋,魏军
    2005 (4):  22-25. 
    摘要 ( 753 )   PDF(221KB) ( 417 )  
    根据1955~2000年本溪地区生态与环境监测资料分析、调查,在“3S”技术支持下,探讨了近45 a本溪地区生态与环境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建立了辽东山区生态与环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及方法,并对2004年本溪地区生态与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气探测
    地磁偏角及其简便确定方法的探讨
    张维全,李闻生,李洋
    2005 (4):  26-28. 
    摘要 ( 653 )   PDF(224KB) ( 372 )  
    介绍了地磁偏角的概念以及地磁偏角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讨论了目前在气象部门所需地磁偏角信息来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确定地磁偏角的2种简便方法;对实测磁偏角数据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地磁偏角的三维空间起伏相当剧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气象》更名为《气象与环境学报》
    何军,李昌杰
    2005 (4):  28-28. 
    摘要 ( 424 )   PDF(124KB) ( 3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影响天气
    冷云中飞机播撒液态CO2的催化效应研究
    王扬锋,陆忠艳,马雁军
    2005 (4):  29-31. 
    摘要 ( 739 )   PDF(752KB) ( 445 )  
    根据2003年9月17日在延安机载PMS探测作业中观测到的资料,对催化作业区域及可能采集到相应作业信息的下风方影响区域的探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雷达、地面雨量进行了增雨效果检验。研究表明:催化作业下风云影响区的F-100,2DC和2DP的粒子浓度比背景值均有所增加;雷达回波增强,地面雨量增加,飞机增雨作业有一定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辽宁省气象局奖励2005年气象科研成果
    李长青
    2005 (4):  31-31. 
    摘要 ( 499 )   PDF(582KB) ( 3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机应用
    地面气象自动站数据审核规则库设计
    赵洪武,高杰,张蕊,方晓
    2005 (4):  32-33. 
    摘要 ( 657 )   PDF(246KB) ( 362 )  
    基于地面气象自动站资料的存储格式,结合地面气象资料的质量控制规范,充分考虑气象审核人员的具体业务需求,分析了气象要素内部特征与各种要素间的约束关系,编制了基于数据库的质量控制审核规则体系结构,并据此开发了地面气象数据审核规则库管理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阳地区市—县可视化会商系统建设
    李福军,王建华,费良玉
    2005 (4):  34-35. 
    摘要 ( 534 )   PDF(1448KB) ( 450 )  
    介绍了沈阳市市—县可视化会商系统的设备组成、网络结构,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关键设备的功能与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隔离卡在气象网络中的应用
    贠影,周世新,郝伟
    2005 (4):  36-36. 
    摘要 ( 609 )   PDF(455KB) ( 433 )  
    介绍了从保证气象部门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实现“网络隔离”以防止上网带来的安全隐患出发,拟将互联网与气象内部业务网实现物理分离,以解决气象网络安全问题;阐述了物理隔离系统和物理隔离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频会议系统在气象部门的应用和拓展
    张青
    2005 (4):  37-37. 
    摘要 ( 435 )   PDF(428KB) ( 3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机应用
    使用Serv-U架设FTP服务器
    宋长青,孙艳云,白福宇
    2005 (4):  38-38. 
    摘要 ( 495 )   PDF(569KB) ( 3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县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方案的实现
    史洪艳,常富玉,张继赢,邢宇航
    2005 (4):  39-40. 
    摘要 ( 576 )   PDF(127KB) ( 403 )  
    介绍了利用内网资源,采用软件方式,建成并投入业务使用的跨网段的市县视频会议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显示器常见故障及维修实例
    李克非
    2005 (4):  41-41. 
    摘要 ( 517 )   PDF(114KB) ( 3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研讨
    关于建设省级自动站实验室检定系统的探讨
    王军,沙莉,田文波,冯俐,戴军
    2005 (4):  42-42. 
    摘要 ( 590 )   PDF(246KB) ( 413 )  
    针对目前气象部门自动站广泛应用而其检定校准系统滞后的状况,提出建设省级自动站实验室检定系统的方案,并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气象新闻传播思想
    李丹,刘立成
    2005 (4):  43-44. 
    摘要 ( 596 )   PDF(272KB) ( 421 )  
    挖掘、整理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气象新闻传播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认为:气象新闻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认为:气象新闻传播影响国计民生,作用十分巨大;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人认为:气象新闻传播要充分研究国际先进传播手段,讲究传播艺术,气象新闻传播要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浅论
    王奉安
    2005 (4):  45-46. 
    摘要 ( 569 )   PDF(240KB) ( 369 )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发,从社会保障、依靠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和发挥学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三方面论述了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通过立法将科普纳入法制轨道,使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有了法律保障;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在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进程中有责任和义务挑起重担;各级气象学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社会方面的力量;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乃是学会一项重要的、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
    《辽宁气象》2005年总目次索引
    2005 (4):  47-48. 
    摘要 ( 4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