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导航切换
气象与环境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10-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Select
全球变暖情景下中国气温分区的未来变化
高晓荻,江志红,杨金虎
2009 (
5
): 1-6.
摘要
(
960
)
PDF
(2109KB) (
1135
)
利用SRES A2情景下IPCC AR4的13个模式资料,结合我国月平均温度观测资料对当前和未来我国气温的分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61-1990、2021-2050年和2071-2097年三个时段年平均气温分区在我国西部变化不大,而在我国东部发生了显著变化。1961-1990年我国东部被华北分区带分为南、北两个区;2021-2050年由于1961-1990年间的华北分区带北移,而在两广以北同时出现另一分区带,使得该时段我国东部分成东北区、华北和华中区以及华南区三个区,在2071-2097年北方分区带消失,而南方的分区带北移至长江一带,使得该时段我国东部仍可分为南、北两区。通过比较三个时段不同分区年平均温度时间变化发现,导致分区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不同时段各分区年平均温度的变率和增温幅度不一致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盘锦芦苇湿地近地面层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研究
甄晓杰,周广胜,贾庆宇,谢艳兵
2009 (
5
): 7-12.
摘要
(
786
)
PDF
(1366KB) (
682
)
基于2005年盘锦芦苇湿地近地面层湍流通量和微气象梯度的连续观测,研究了芦苇湿地近地面层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近地面层经常维持弱稳定和弱不稳定层结。在不稳定层结(-0.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2008年5月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的异常特征分析
吴艳青,阎琦,康晓玉,金丽颖,常国旭
2009 (
5
): 13-17.
摘要
(
889
)
PDF
(1140KB) (
620
)
利用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辽宁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对2008年5月东北冷涡异常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5月东北冷涡活动较比历年明显偏多;500 hPa月平均高度场在50°—180°E范围内为典型的“Ω”阻塞高压环流形势,乌拉尔山与贝加尔湖之间的高压脊明显偏强;高度脊加强或维持时,在高度脊后西南方有暖平流输送,高度脊减弱阶段,在高度脊后西北方向有强冷平流输送;东北冷涡频繁活动时,贝加尔湖到中国东北地区高度场表现为强负距平,副热带高压与东北冷涡的位置密切相关,中国大陆东部副热带高压较比历年弱且位置偏东时,出现中涡的几率增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多普勒雷达三维拼图资料在强对流天气监测中的应用
王丽荣,杨荣珍,李朝华,许宏利
2009 (
5
): 18-23.
摘要
(
863
)
PDF
(1858KB) (
838
)
利用多普勒雷达三维拼图产品和石家庄新乐雷达站单多普勒雷达产品,对比分析了2008年6月23日发生在河北省中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反射率因子和回波顶高拼图产品展现了整个对流系统自西向东发展、演变的全貌,为全面跟踪灾害性天气影响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短时、临近预警提供有利依据。同时,根据反射率因子剖面图,不仅可以提前10-20 min对冰雹或大风天气做出预警,而且还可以从回波垂直剖面的形状区别冰雹或者大风,明显的回波悬垂、弱回波区和回波墙是发布冰雹预警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1951-2008年辽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刘晓梅,李晶,戴萍,刘明,魏楠
2009 (
5
): 24-26.
摘要
(
858
)
PDF
(552KB) (
776
)
选取1951-2008年辽宁省56个站气象资料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等资料,对冰雹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冰雹日数以山地为最多,丘陵次之,平原和沿海最少。移动路径基本与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形走向一致。冰雹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出现在4-10月。5-6月为冰雹多发期,6月为最多,5月次之。近30a辽宁省年冰雹日数呈减少趋势。冰雹发生主要集中在中午至傍晚。辽西走廊、辽宁中部平原及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地区为冰雹灾害重点防御区。产生冰雹的天气系统按高空形势分类主要有4种:冷涡、冷涡后部横槽、高空槽和槽后西北气流,对应地面形势多为低压冷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晋江城市空气质量污染潜势统计预报方法初探
赵惠芳,陈雅莲,唐会荣,杨建东
2009 (
5
): 27-30.
摘要
(
881
)
PDF
(450KB) (
755
)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分析气象条件对晋江空气质量的影响,建立了一套以天气形势为依托、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变化、以分类法和趋势外推法相结合的空气污染潜势的统计预报方法。经实践检验:用该方法预报空气质量为Ⅰ级和Ⅲ级以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5.2%和79.2%,API指数误差在[-10,10]的命中率达到82.5%。预报方法简单、经济、实用,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为沿海地区中小城市今后开展空气质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辽宁雾预报区的划分初探
邢江月,邢婉茹,唐亚平,李岚,孙婧,息涛,宋艳秋
2009 (
5
): 31-35.
摘要
(
854
)
PDF
(639KB) (
664
)
分析了1997—2006年辽宁境内能见度小于1000 m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雾发生的频率而言,辽宁存在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高值区分别位于黄海北部沿岸至辽宁东部山区和锦州北部至阜新一带,低值区分别位于辽宁中北部平原以及朝阳地区。从雾的日变化上看,近86%的雾出现在夜间,近69%的雾出现在02-08时,且多为辐射雾。地域不同但气候条件相近时,雾的日变化与雾发生的次数存在极其相似的特点。依据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雾的日变化特征以及雾发生次数等,将辽宁划分为5个预报区,对雾采取分区预报,以提高雾预报的准确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Select
辽宁省人工增雨数据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旭,袁健,班显秀,李淳,马兴明,石成磊
2009 (
5
): 36-39.
摘要
(
800
)
PDF
(639KB) (
598
)
基于辽宁省气象资料,依托机载观测仪器及地面特设仪器观测数据,利用VB编程实现了辽宁省人工增雨业务数据集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地面站资料、高空站资料、自动站资料、雷达探测资料、卫星探测资料和双通道微波辐射计数据、机载液态水探测数据、粒子激光探测数据、飞机和火箭增雨作业信息、降水天气分型共10个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中实现信息共享,为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服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大连兴农网网站群规划与设计
邹杰,王会品,黄晓萍,马兴明,石成磊,郭玉娟
2009 (
5
): 40-43.
摘要
(
745
)
PDF
(882KB) (
669
)
介绍了大连兴农网网站群的建设流程,阐述了大连兴农网的设计目标和思想,对网站设计中涉及的管理平台、功能和性能安全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沈阳市乡级人工增雨作业指标预报研究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梁红,张涛,李琳,崔劲松,方娟,张绍勇
2009 (
5
): 44-47.
摘要
(
759
)
PDF
(725KB) (
441
)
根据人工增雨作业对预报精细化的需求,结合辽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实时资料,研究确定了沈阳市乡级人工增雨作业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业务运行及发布系统,分别以文本和图形的形式定时或不定时地发布人工增雨作业指标预报信息,可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更准确、更精细的指导预报,提高了人工增雨的作业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Select
激光雷达在气象和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尹青,何金海,张华
2009 (
5
): 48-55.
摘要
(
1156
)
PDF
(531KB) (
3743
)
论述了激光雷达的结构、分类以及不同种类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跟踪激光雷达最新的发展和应用,根据探测物质的不同,分别讨论了激光雷达在探测气溶胶、云、边界层、温度、能见度、风、大气成分、水汽和钠层方面的应用,综述了目前国外星载激光雷达的发展和新的应用动态。进一步讨论了在激光雷达探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认为激光雷达将向多波长、多探测功能、商业化、区域化及全球化方向发展,它在气象与环境监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数据库管理安全的研究
万绪江,刘晓东,李洋
2009 (
5
): 57-61.
摘要
(
732
)
PDF
(527KB) (
745
)
从数据库安全的内涵出发,针对目前数据库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了影响数据库安全的因素,提出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体系三个层次结构。重点论述了这三个层次的数据库安全控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数据库安全防护模型,使之能够实现数据库多层安全控制技术协作与管理,更可靠地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展望了数据库安全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Select
沈阳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王艳华,任传友,刘江,吕艺,李恂,张菁
2009 (
5
): 62-66.
摘要
(
740
)
PDF
(449KB) (
609
)
利用2002-2006年沈阳市逐日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和同期逐日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沈阳市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各个季节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气压和气温,而春季相对湿度,夏季降水与死亡数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为评价气象要素的综合作用,应用逐步聚类法,定性地给出了各个季节高发的天气类型,在同一季节内,不同性别高发的天气类型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疾病的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南京市空气中花粉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
张军,徐新,张增信,张强,闫少峰
2009 (
5
): 67-71.
摘要
(
776
)
PDF
(785KB) (
872
)
根据2003-2004年南京市气象局花粉观测数据,对南京市空气中花粉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花粉浓度呈双峰型分布,花粉浓度最高的月份分别出现在4-5 月和9-10月,其中以4-5月份花粉浓度最高,浓度最低月份出现在12月至翌年1月。悬铃木花粉为春季最主要的致敏性花粉,其花粉数量占全年花粉总数量的27%,其次为枫杨和藜科;秋季花粉污染主要是葎草和豚草,分别占全年花粉数量的3.03% 和1.00%。研究发现,风速、风向会影响空气中花粉传播距离,温度和降水会影响空气中花粉浓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